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从来不是财富,而是“认知”。

认知深刻,未必赚到大钱,但一定安稳无忧。认知肤浅,就绝对赚不到大钱,连安稳无忧也都是奢望。

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肉眼看到的那么简单,背后还有无数的潜规则、黑白运行逻辑,在支撑着人类世界的发展。

说得接地气一点,在职场里边赚钱,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搞不懂,看不透,缺乏一定的认知,就很难混下去。

提高个人的认知,让脑子时刻保持清醒,是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义。否则,蠢病难治。

一个现实:脑子不清醒、活得糊涂的人,对于这些事儿,一般都乐此不疲。



一、从众心理严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社会整体的“从众心理”。

身处其中的个体,也会受到群体性从众心理的影响,变得随大流,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举个例子。某短视频说,吃了XXX药可以包治百病。对于如此说法,你是否相信?

也许,你会相信,也许,你不会相信。可不论你是否相信,都会有一大堆人选择相信,从而争先恐后去购买。

其他的问题,也是类似的。对于别人的推销、宣传,没有任何的思考,而一味选择相信、盲从、随大流,这就是“糊里糊涂”的表现。

要记得一句话:真正的好东西,是不可能在市面上流通的。就跟好岗位一样,真正有油水的岗位,普通人是接触不到的。

从众的本质,就是成为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只有被人收割的命运。



二、思维停滞,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在2025年的今天,有多少人的思维,能与时俱进,跟上2025年的节奏呢?

应该说,没有多少人。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思维,都存在一定的“停滞性”,往往落后于时代。甚至有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如果你经常接触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就会发现,这个群体当中的大部分人,思维还停留在90年代下海经商的时期,也就是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

如果你经常接触三四十岁的准中年人,就会发现,这个群体当中的大部分人,思维还停留在2010年房地产黄金期左右,也就是他们二十来岁的时候。

人性有一个巨大的缺陷,惯性思维严重,而且是年轻时期的惯性思维严重。二三十岁养成的思维,会贯穿他们的往后余生。

这,就是造成“思维停滞”的根源。

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呢?唯有克服思维惯性,主动接触、学习、钻研新事物。



三、凡事只是顺向思考,而缺乏逆向思考。

老板跟员工们说:公司是你们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公司的兴衰就是你们的兴衰,公司的前途就是你们的前途,你们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们。

听了这些话,肯定有一堆员工会如此思考:公司是我家,那我就该为了公司拼命。

等他们拼命到了35岁,公司也就辞退他们了。老板对于这些拼命的老员工,没有任何的情分,只有狠心的淘汰、抛弃。

为什么这些员工,会相信老板的“忽悠”?因为他们的思维,陷入到一个误区当中,那就是只懂得顺向思考,而不懂得逆向思考。

顺向思考,就是根据别人给出的条件,去得出结果。这种思考方式,往往让自己陷入到别人设置好的陷阱当中。

逆向思考,就是根据别人的一言一行,去倒推别人的目的,以及企图。这种思考方式,往往可以得出最接近现实的答案。

老板如此忽悠,目的以及企图,究竟是什么?不过是为了忽悠员工当牛马而已。



四、情绪化严重,而缺乏成年人的理性。

你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

看个短视频,听个抑扬顿挫的背景音乐,读点“似真似假”的鸡汤文字,就情绪化严重,要么兴奋,要么悲伤,要么流泪......

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日常。永远都情绪化,永远都缺乏理性。

不论是看短视频,还是读书,我们都应该想想,别人为什么要剪辑这样的画面,配上这样的音乐?同时,这“似真似假”的文字,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举个例子。一个短视频,里边配上一行文字“现在是上车、入场的好时机,冲啊”。同时,加上了抑扬顿挫的音乐。

你信不信,肯定有一堆的蠢货,会真金白银上车,拼命入场。等待这些蠢货的,只有“被收割”的韭菜命运。

还是那句话:都成年人了,不理性一点,迟早身家不保。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