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20亚洲杯及三月即将开打的世预赛中间,新赛季的中超赛事正式开打,很好的衔接上了国字号比赛的任务。不过,按着记者的统计数字来看似乎中超暂时还没有完成“助力国字培养人才”的任务,至少从数字上讲是这样的。

在第一轮比赛打完后,1月份入选国足集训大名单的国脚中居然有13人没有拿到出场的资格,包括了大家熟悉的蹇韬、杨泽翔、汪海健、王上源、黄政宇、王子铭、杨立瑜、玉苏普、买乌郎等,也有年轻的比如陶强龙、吴少聪、徐皓阳等,整体上占比的确是不低了,这对国足发展多多少收是个不利因素。



另外,哪怕像是张玉宁、韦世豪这样的国家队主力,基本上的也只是下半时替补登场没有太多作战机会,进球的只有曹永竞自己。这对他们恢复体力、保持状态的确是个问题。要知道的,距离上次集训也有1个月的时间了,且中间大部分都是自主恢复,没有太大的强度训练量压力,对他们来讲是自主备赛好机会,只要没伤,在本土赛事开打后应当是生龙活虎的姿态了,不应当是还在慢慢适应。



第二轮打完后,紧接着世预赛的任务就将来袭,不知道在联赛中暂时没有太多出战机会的国脚们,会拿出怎样的状态来迎战大赛呢?



这也反映出了格外现实的问题,比如U20国家队很多希望之星颇具潜力,其中蒯纪闻被澳大利亚队长认可,赛后跑过来跟他握手的景象令人记忆深刻。只不过,澳洲队长可是要去英冠效力了,蒯纪闻很难拿到再中超出战的机会,这对比,实在是区别太大太大。想要真正的出成绩,整个人才的选拔体系,也许真的到了要修正的时刻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