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起风了,大摩预计阿里股价、估值要起飞?
23日,摩根士丹利Gary Yu团队发布研报,大幅上调阿里巴巴评级至“超配”,目标价从100美元上调至200美元,乐观估值更是达到300美元。
大摩坦承,此前低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云计算需求激增,以及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的韧性。大摩预测阿里云收入将在三年内翻倍,从2025财年的1180亿元增长至2028财年的2400亿元。阿里云的EBITDA利润率将从2025财年的约20%提高到2028财年的约35%。
基于对阿里云增长前景的乐观预期,以及对电商业务韧性的重新评估,大摩预计,在基础情景下,阿里的分拆估值(SOTP)为每股200美元,其中云业务估值为每股60美元(对应5倍EV/销售额),结合阿里已发行股票数量,阿里云市值为14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吴泳铭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阿里云:三年收入翻倍,AGI目标引领增长
大摩分析师承认此前低估了阿里巴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云计算需求激增和核心电商业务韧性方面。
大摩认为,作为中国最大的超大规模云服务商,阿里巴巴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备受好评的开源大语言模型(LLM)“通义千问”(Qwen),有望抓住AI云计算的巨大机遇。
基于以下几点,大摩预测阿里云收入将在三年内翻倍,从2025财年的1180亿元增长至2028财年的2400亿元。
- AI需求激增:DeepSeek模型发布后,阿里云需求显著增长,其中推理需求占增量需求的60-70%。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 激进的资本支出:阿里巴巴在最近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承诺将在未来三年加大资本支出,预计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约3000亿人民币)。
- 竞争格局改善:中国云行业竞争激烈,虽盈利能力低于美国,但GPU(而非CPU)基础设施的竞争格局有所改善,供应限制仅限于少数几家超大规模云服务商(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
大摩预计,阿里云的EBITDA利润率将从2025财年的约20%提高到2028财年的约35%。虽然由于折旧增加,EBITA利润率在2026-2027财年将暂时下降至5-8%,但随着AI相关产品收入规模的扩大,预计将在2028财年恢复至8%,长期来看有望达到15%。
估值重估:阿里云价值凸显,电商业务回暖
基于对阿里云增长前景的乐观预期,以及对电商业务韧性的重新评估,大摩基于DCF模型,将目标阿里股价从100美元上调至180美元,对应2027财年的预期市盈率(P/E)为16.6倍,高于当前2026财年的13.6倍市盈率。
- 基础情境下的分拆估值为每股200美元,其中TTG(阿里核心业务,包括淘天集团、国际电商业务、本地生活服务和菜鸟)估值为每股90美元(对应10倍市盈率),云业务估值为每股60美元(对应5倍EV/销售额)。
- 在乐观情景下,分拆估值为每股300美元,其中TTG估值为每股120美元(对应12倍市盈率),云业务估值为每股100美元(对应7倍EV/销售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乐观情景下,阿里云的估值(100美元/股)已接近TTG的估值(120美元/股),凸显了其在阿里巴巴整体业务中的重要性。
大摩同时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评级上调至“有吸引力”。报告认为,随着市场关注点转向中国的技术突破,中国互联网公司为AI的推动者和采用者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