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提质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双流机场1号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双流机场将重新回到“双航站楼时代”。焕新后的1号航站楼增加了哪些新的元素?在装饰方面有哪些亮点?一起来看。
步入重启的双流机场1号航站楼,记者惊喜地发现,值机大厅内竟“藏”着一片生机盎然的花园——绿植环绕、鲜花簇拥,“海蒂的花园”主题展陈让匆匆旅途多了一分诗意。这是双流区商务局联动本土企业打造的消费新场景。
双流·海蒂的花园
“机场不仅是出发地,更应成为消费目的地。”双流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T1航站楼重启之际,该局以“公园城区”理念破题,引入本土企业噜噜花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将航站楼变身“城市会客厅”。旅客在候机时即可感受双流的生态魅力,还能扫码下单花卉产品,实现“空手出行、鲜花到家”。而这仅是开端——未来,双流女鞋、特色食品等“双流造”品牌将轮番登场,航站楼化身“城市展馆”,让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留量”。
值得一提的是,1号航站楼还将巴蜀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在T1大厅,B、C指廊端头分别设置“竹茗雅韵”“巴山蜀水”“古蜀文明”3处人文艺术装置,结合四川的非遗文化、自然风光、历史遗韵,丰富了航站楼内人文环境,添加了幸福机场元素,连接了航站楼情感纽带,分别与集合点、旅客休息区、商业服务设施相融合,实现多种功能融合体现,另外在B指廊、BC到达连廊设置数字艺术装置,借助LED大屏和裸眼3D视频,展示四川的大熊猫、名胜风景、人文风采等内容,致力于让旅客在穿梭于候机大厅、指廊之间时,都能感受温馨的文化之旅。
航站楼外,由3200把黑色、白色、绿色、粉色、灰色等椅子堆叠而成的“双双”大熊猫也是一大亮点。
“双双”的设计者、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著名雕塑家焦兴涛透露,设计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电脑数字化建模技术,实现了零误差的精确制作,成品与效果图几乎毫无二致,完美还原了设计初衷。
在现场正式施工前,通过数字建模,一把一把椅子被很精准地连接起来,搭建好后,再分开运过来,再现场安装、焊接、固定。随着一把把成都竹椅被巧妙搭建,“双双”的形象逐渐显露,她的轮廓在竹椅的交织中愈发清晰,粉色的腮红点缀其间,为这只大熊猫注入了灵动与生机。
落成后的“双双”与天府机场的“团团”大熊猫隔空相望,两座憨态可掬的艺术装置遥相呼应,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熊猫景观。它们不仅寓意着民航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与川蜀文化的传承,也诉说着成都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情,也为每一位旅客送上一份独特的祝福与陪伴。
生机盎然的花园、独具特色的艺术装置、憨厚可爱的大熊猫……相信无论是匆匆过客,还是驻足停留的旅人,都能在焕新后的双流机场T1航站楼感受到一份独特的温暖与归属。
据了解,1号航站楼恢复使用后,双流国际机场将携手四川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结合T1航站楼路空侧物理距离短的优势,共同提升相关快线配套服务。同时,将联合携程、同程、飞猪、去哪儿等国内主流OTA平台,全面开展双流精品商务快线跨航司或跨目的地免退票费改签增值服务产品的精准营销,增强商务旅客服务体验,给更多旅客带来便利和实惠。
据悉,双流机场1号航站楼投用后,川航值机柜台位于1号航站楼2楼。其中,40-65号为经济舱值机柜台(40-47号为自助托运区,48-49号为商务快线柜台),66-67号为特殊旅客服务柜台,68-75号为公务舱值机柜台。
广大旅客在安排行程时,仔细核对航班信息,特别是机场、航站楼、航班进出港信息,以免耽误行程。若有双流机场错走航站楼的旅客,也可以乘坐摆渡车往来2个航站楼之间。
综合 | 川观新闻、双流发布
编辑 | 见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