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随着党的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民交的农税承包金全兔了。农民承担的五保户筹资款,由政府统一转移支付,五保户去世后他的资产应归谁呢?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争议。

农村五保户,就是现在称的特困户,也就是农村原来常说的无儿无女,老来完全无人照看的特别困难户。

评定为五保户的条件。一是要确实是无儿又无女,二是年龄一般要在60岁以上,三是丧失了劳动能力,且没有维持基本生活的经济来源。

评定为五保户的程序。一是要本人书面申请(本人不会可请人代写),二是乡镇民政办,要实地入户调查核实,了解是否符合农村五保户条件。三是所在地村民小组和村委会,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讨论同意。四是所在地乡镇或街道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报请县政局批审核,五是县人民政府同意审定为五保老人。

五保老人供养分二种形式。一是分散在家供养,在明确了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下(一般是村、组干部或者是旁系亲属),由政府转移支付供养金到其本人账户上,购买吃、穿、用及生活日用品。过年过节乡村给予慰问,必要时临时还给予救助金或物品。住院的医药治疗费由政府100%承担,去世后政府一次性发放12个月供养补助费,作为丧葬费用。二是集中供养,政府统一修建敬老院,配备院长,配备饮事员办伙食团,配备护理员洗衣、送水、打扫卫生等等。按照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入院人员每个月发放100一200元零花钱,生活、住行、医疗,安葬等费用,全由政府负责承担。

五保老人供养标准,随经济发展状况不断增长,地区差异供养标准也不相同,一般说来,每人每月目前都在1000元以上,集中供养人员,配备的人员工资政府承担。

从目前情况看,集中供养的人员情况,好于分散供养人员的情况。分散供养人员生活状况还是不如人愿。但分散供养人员,由于旁系亲属的阻碍,个人习惯等原因,还是有的不愿入院集中供养。

随着国家建设项目和房屋宅基地复垦项目的实施,五保老人的土地、山林、房屋所属权,特别是五保老人死亡后財产、补偿等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争议。

有个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有两个姪儿,生前落实临时监护人的时候谁也不愿意,从来不过问老人的生活、住行、治病等问题。在晚年的时候也没照看过他,还是几届村、组干部,轮流监护和管理。死时,村、组干部组识处理后事进行了安葬。



五保老人集体组织安葬情景

那个五保户死后不久,政府实施宅基地复垦时,他两个姪儿,就把五保老人的房屋进行了复垦,所得补助款共计15万元,两兄弟各分得了7万5千元。不仅如此,土地山林也被五保老人的两个姪儿所占有,森林补贴,耕地补貼也全被他们享用。

这件事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列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骂他俩兄弟不记叔姪情意,不照看叔还得叔的所有遗产。有的指责政府,照顾五保户是干部的,供养经费和医药费、安葬费是政府支付的,那能让两个不尽利务的人,享受五保户的遗产。

许多村民还到政府反映这事处理得不公,会导致社会对公信力的误解,导致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引起人们的不满。政府又觉得处理此类问题,无法可依,无据可查。

笔者到认为,尽管五保户费用由政府转移支付,不同于原农民筹资统付,但监护管理属村、组集体在负责,其处理五保户的財产应参考,原处理五保户财产办法,即五保户財产的处理权,归当地村、组集体负责,土地,山林、房产收归集体所有及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