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于2024年6月13日上市。彼时,携小时订单量破3000,上市5天订单达14126辆的雷霆之势,让很多相信,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说深蓝G318“上市即上量”是一句靠谱的话。
然而,除了上市次月新车的销量破2000辆之外,从8月到12月,这款寄予厚望的深蓝G318月销量一直混迹于千辆出头的位置,整个2024年累计销售量也不足9000辆。
作为深蓝汽车2024年最重磅的产品之一,深蓝G318以越野之名出道,最终没能在坦克、方程豹为代表的蓬勃生长的越野江湖留取功名。
反而,因为深蓝G318的折戟,甚至折射出整个深蓝汽车的尴尬。
01
车卖不好,肯定要找到原因。
首先深蓝汽车官方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新车的预定量和实际销售量差异这么大?
对于深蓝G318销量“不及预期”,邓承浩在去年7月份的媒体沟通会时“坦言”,在深蓝团队的预计中,最受欢迎的应该是两驱空悬版和四驱舒享版,但80%的用户却选择下单了四驱空悬版。
“我们准备的东西不是用户想要的,用户想要的我们没准备够。”邓承浩说。
简言之,即深蓝G318出现了产能配置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因而没有正确判断出用户需求,在第一时间将深蓝G318的订单转化为销量。
邓承浩的解释当然是牵强的。
仅仅一个产能配置搞垮一辆车?任谁都不会相信。
配置错位可能会对初期交付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错位只会是厂家甜蜜的困扰,将会在举全厂之力的调整中很快适应用户的需求。
所以,更多人相信,是深蓝G318外形设计的审美出了问题。
深蓝G318想在传统的方盒子造型上做突破,试图引入科幻元素。最后导致方不方、圆不圆的造型既没有留住传统,也没有抓住未来。
还有一部人认为深蓝G318的定价也出了问题。
上市之初,新车售价区间为17.59万-31.8万元。深蓝汽车认为这个价格可以下踩捷途山海T2,上打方程豹5。
不承想,去年7月底,方程豹5突然全系官降5万,深蓝G318一下子失去了对标样本,市场声浪也随之渐行渐弱。
事实上,上述种种关于深蓝G318无法立于市场的原因都是表象。深蓝G318失势的本质是灵魂的缺失。或者说,没有值得传颂的产品特质。
比如坦克,是长城汽车自研Hi4-T/Z平台+2.0T/3.0T+9AT动力系统成就了坦克;比如方程豹,是比亚迪自研DMO+云辇P这套战术组合成就了方程豹。
这就是当下越野代表作们的灵魂所在,它们的共性是,都有值得传颂的技术特质。
深蓝G318有什么?
邓承浩说,深蓝G318=方程豹5通过性+理想L7舒适性。
这辆缺少大梁,谓之为“科技新硬派SUV”的越野车,一开始就没打算做自己,一直在对标别人。
所以,在推销卖点时,深蓝G318说自己搭载了中央无级差速锁、磁吸式机械差速锁、双电机全时四驱、空气悬架、R-ESP转向系统。
然而,这些配置只要是和越野沾上边的产品,都可以有,都应该有,它不特殊,更不独创。
2024年,中国市场硬派越野SUV及相关新品多达近40款。这个市场同样不好混。
要么像坦克、方程豹这样有技术特质的,要么像北京BJ、捷途山海这样踏踏实实走低价路线的。
要么像丰田普拉多这样贩卖情怀的,都可以找到自己相应的生存空间。
当深蓝G318什么都没有时,就真的与市场无缘了。
其实,深蓝G318仅仅是一个小小缩影,整个深蓝汽车的风气、风向都是如此。
02
2024年,深蓝汽车累计交付新车24万辆。
尽管这是深蓝汽车连续两年没有达成既定的KPI,但这个成绩放在新势力造车圈里,貌似也不算太差。至少在月销量TOP10的榜单中,深蓝汽车也算是常客。
2025年,邓承浩甚至提出了冲击年销售50万辆的目标,计划同比增幅超过108%。
然而,深蓝汽车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它在有一些销量,但又并不突出的市场表现中,麻醉自己、直至迷失自己。
整个圈子里,与深蓝汽车几乎完全相同的汽车品牌是吉利银河。
二者之间成立时间相同,都在2022年-2023年间。
背景相同,同为车二代,都是主品牌为了提升新能源市场份额推出的大众化新能源子品牌。
技术路线相似,都是混动+纯电双线并行的方式推进。
不同的是,更年轻的吉利银河在2024年第一个完整销售年即创下了近50万辆的年销量。可谓成绩斐然。
因为,吉利新能源几乎将所有的“黑科技”都赋能给了吉利银河。
比如智能新能源架构,包括SEA架构、e-CMA架构、GEA架构,叠加雷神EM-i超级电混、神盾短刀电池等“硬”技术无差别全面应用到吉利银河产品体系内。
而在AI“软”科技的赋能下,吉利的AI数字底盘、AI银河精灵、Flyme Auto智能座舱以及高阶智驾技术,在吉利银河的产品线中也广泛搭载。
反观深蓝汽车,根据官方的说辞,是长安汽车于2022年4月份成立的全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品牌,致力于成为全场景智慧出行的引领者。
自诞生以来,它便肩负着长安汽车“新汽车新生态”战略的承载重任,以及“香格里拉计划”的先发探索使命。
然而,事实上我们知道,深蓝汽车入局,就是长安的仓促之物。
彼时,阿维塔不及预期,小糯米不能支撑全场,长安在2022年看到了增程翻红的市场机会。
迅速在随后的两年布局了5款产品,包括SL03、G318、S07、L07、S05五款车型,以纯电+增程为主的动力构型,形成了“轿车+SUV”的多元化产品线矩阵。
当然,最终支撑深蓝汽车的也恰好就是增程。截至目前,深蓝汽车增程车型的销量占比超过60%。
所以,深蓝汽车的技术特点能够说道的,就是增程。
据深蓝汽车描述,长安在增程技术的投入已经进行了13年,融合1500多项专利、164项核心技术。对比其他新势力,深蓝在技术上有着一定的领先优势。
事实上,任凭深蓝汽车把增程说成一朵花,也是增程。其简单的技术结构注定了它并不高深的技术壁垒。
就连玩增程的行业老大理想汽车都“不想造车”了,改行做AI了。
增程被模仿的市场风气,让它的红利期来得快,去得也快。
比如深蓝汽车首款车型SL03凭借“半价理想”的姿态杀入市场,首战告捷之后,由于品控受到质疑,深陷质量危机,销量大幅回落。
显然,深蓝汽车也感知到了市场风向的转变。
去年7月,深蓝汽车另一款重磅产品,深蓝S07上市,“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智驾”的标签被贴了出来。
深蓝汽车通过加码华为智驾来延续产品的市场生命力。这无疑是暂时有效的。
但是,这也更加证明了深蓝汽车虽然是长安“香格里拉计划”下的产物,但它却并没有真正继承该计划的研发成果。
所谓深蓝超级增程+华为乾崑智驾,也反映出深蓝汽车属于自己的技术架构体系并不完善。要么捡便宜,要么捡现成的。
然而,整个深蓝汽车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并掀起了一股“大跃进”之风,年度指标年年没完成,年年加量。
在技术路线跟风、品类蹭热度、品控失格的过程中,深蓝汽车一直在忙碌,一直在推新,一直不缺少话题和流量,但一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