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敖闰“裂空爪”美甲火了,线下制作价格上千元仍供不应求,线上穿戴甲订单排到一个月后,甚至跨境电商也借势狂飙。
这种影视IP带动实体消费的现象并非孤例,从餐饮、旅游到文创周边,影视剧正成为实体经济的“流量密码”。
一、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文旅的“泼天富贵”
《繁花》让上海黄河路一夜爆红,和平饭店搜索量暴涨415%,排骨年糕外卖订单激增670%。
而《我的阿勒泰》开播仅20天,新疆阿勒泰游客量突破286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78%。
更早的《长安十二时辰》则让西安水盆羊肉外卖量激增,火晶柿子搜索量暴增2000倍,甚至催生了沉浸式唐风街区“长安十二时辰”,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
这种“影视+文旅”的联动,本质是让观众从屏幕里的故事走向现实中的体验。
二、从“同款美食”到“打卡胜地”,再造消费场景
影视剧不仅能带火取景地,还能激活特定消费场景。
《狂飙》让广东江门的猪脚面、肠粉成为网红美食,江门也成为新晋打卡胜地;
《山海情》将宁夏闽宁镇从扶贫样板变为旅游热点;
《去有风的地方》则让大理古城民宿预订量激增;
就连《人世间》中周秉昆家的“吉膳堂饭庄”取景地,也成了打卡点。
这种“剧情照进现实”的消费转化,让地方特色从默默无闻到全网刷屏。
三、衍生经济狂飙:IP的长尾效应
影视IP的衍生价值远超票房。
《哪吒2》盲盒预售排到6月,二手平台溢价部分已超过原价;
《长安三万里》文创产品颇受欢迎;
就连山东乐陵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也因《唐探1900》取景,春节7天吸引游客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9000万元。
这些案例证明,影视IP不仅能短期引爆消费,更能通过主题街区、联名商品等长线运营,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四、双向奔赴:影视与实体的共赢逻辑
成功的案例背后,是内容与产业的深度耦合。
《我的阿勒泰》开播前,爱奇艺便与当地政府规划旅游线路、设计IP形象;
《繁花》热播带火上海传统吃食,让剧中角色宝总爱吃的泡饭从剧情走向餐桌。
反观《哪吒2》美甲的走红,正是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时尚消费品,再通过跨境电商打开全球市场。
总结一下,就是“文化价值到商业价值的转化,才能让IP深入消费生活”。
结语
从《繁花》的排骨年糕到《哪吒2》的美甲,影视剧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消费图景。
当故事里的场景、美食、服饰成为现实中的打卡点和热销品,“影视IP变现”“文旅融合”便不再是短暂的热搜,而是实体经济的增长引擎。
未来,如何将“泼天流量”转化为持续动能,或许才是这场“影视+实体”狂欢的真正考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