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中国车市,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而到了今年,价格战的硝烟只会比往年更浓。在现金优惠、特殊补贴等招数轮番轰炸之后,车企们又拿出了新的手段。自今年的春节假期伊始,不少车企就纷纷打出了“零利息”的金融政策,试图以更低门槛吸引消费者。这些政策看似大幅降低了购车门槛,但背后究竟是车企让利消费者的诚意,还是新一轮营销套路?

早在以往传统燃油车当道的市场上,按揭购车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行为,因此在贷款上推低息贷款、长时间分期付款等政策,就已经是众多4S店家常见的促销手段了。厂商也会配合推出一系列类似的金融政策来进行配合。而在市场上的主流切换成新能源之后,采用直营销售渠道的厂商越来越多,由此采用“零利息”政策的品牌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目前Model 3的后轮驱动版和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可以做1-5年的免息贷款政策,首付仅需7.99万元。这一无息政策已经延续多年。但是最新的Model Y焕新版则没有这一政策支持,只有2.5%的低息贷款。



而从今年开始,以小鹏、蔚来、理想等众多新势力为首的车企,也开始推行类似的免息贷款政策。譬如蔚来,除了旗舰ET9之外,其它车型都有5年免息,最低20%首付的政策覆盖;理想全系车型基本上都有三年免息的贷款政策,伴随着车型价格的上升,免息金额也会逐渐增多;小鹏更是在行业内第一个推出了“0首付+5年0息”的政策。



总体来看,新势力车企更侧重长期金融杠杆,传统车企则通过“一口价”降低直接车价。那么,这一类“零利息”乃至“零首付”的政策,到底是真优惠,还是“假”套路呢?



客观来说,这类政策的确减少了消费者前期资金压力。这些政策本质上也是与现金折扣类似的促销手段。相比起直接在车价上的折扣让利,它们会带来更富有冲击力的“低价买车”效果,而且在车价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贷款部分原本产生的利息差也是实实在在的给消费者让利了。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不排除厂商或者经销商通过其它的手段来转嫁成本的可能性,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譬如说,部分车企要求绑定高额保险、加装指定配置,或收取GPS安装费、手续费等,亦或者将优惠与“锁单”绑定,若中途退订可能损失定金。而且,在传统经销商的贷款政策中,由于经销商能够在贷款的过程中挣得额外的利润,所以往往做按揭的实车价格会有更多的优惠,以鼓励消费者贷款。如果单纯只是有无息政策,却没有进一步的车价优惠的话,其实也应当算入消费者的损失部分。



另外,消费者在买车的过程中,也可能因为此类政策的影响下,在错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买车预算。所以,这类“零利息”政策,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杠杆+促销组合拳”,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灵活的购车方式,也可能暗藏风险。在签署合同前,需要多算几次账,把真正的得失搞清楚。



你觉得这类政策对你买车的影响大吗?你觉得这到底是利好还是坑?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