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陆军装备的“北极星”直升机。

据外媒报道,印度计划成立国防出口委员会,专责武器出口工作。有评论称,这是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战略在军工领域的造势推广,将成为印度加强对外军售的重要举措。不过,受自身资源条件限制,印度武器出口仍面临挑战。

整合军工资源

据报道,印度将于年内成立的国防出口委员会由国防部直属,主管大概率由分管军工的副防长兼任,其内设部门尚未对外公开。外媒结合印度防务体制特点分析认为,该委员会将下设战略研究、政策调研、营销对接、军工管理、评估问责等分支部门。

其中,战略研究部门主要对未来5年国防出口形势进行分析,“找准定位和投资方向”。营销对接和军工管理部门,专注于寻找并利用出口机会,简化军工出口流程、优化程序、减少交付延误,通过“端到端在线出口授权等方式促进军品出口”。评估问责部门是效仿西方国家成立的“内控和监督”机构,将对武器交易进行全流程监管,并定期对武器出口状况进行评估。

有印度军方人士表示,国防出口委员会由总理莫迪主导成立,主要目的是整合军工资源,释放该领域“印度制造”的经济潜能。据统计,目前印度国内与国防工业相关的机构包括9家国有国防企业、41家国防部下属军械厂和各类研发实验室及近6000家中小型私营企业。随着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印度开始寻求军火出口机会。根据印度设定的出口目标,2029年武器出口额将达到57.7亿美元,是2024年的2倍多。

强化对外军售

据报道,印度正采取系列措施推动军工出口,包括简化国防工业许可制度、放宽出口管制、向外国提供信贷额度用于进口印度军品、授权驻外使馆武官进行宣传等。目前,印度“布拉莫斯”导弹、“皮纳卡”多管火箭炮、TC-20卡车炮和轮式步兵战车等,已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度媒体称,国防出口委员会设立后,将通过设计营销策略、简化出口程序等方式扩大武器出口。

国际军火市场格局的变化,也是印度成立武器出口机构的重要因素。随着东欧、中东地区战火延宕,传统欧洲军火商忙于本地区武器供应,在北非、东南亚等地区出现“空窗期”,这为印度进军国际军火市场提供了机会。

同时,印度也有意借武器出口加强自身国际影响力。比如,印度向东南亚和北非国家出口武器时,承诺向后者提供贷款优惠,意图以此扩大在相关地区的影响力。

存在诸多挑战

印度高调成立国防出口委员会,但外界并不看好印度武器出口前景。报道称,技术积累不足是该国军工产业的硬伤。以近期印度企业推出的多款新型无人机方案为例,在隐身材料、发动机技术和飞行控制系统方面,自主研发和工业体系支撑有限。还有评论称,“印度制造”的国防工业基础也不健全,如航空制造业缺乏风洞实验室和模拟训练设备,将直接影响研发和生产效率。

此外,部分出口产品曝出质量缺陷,对印度武器出口造成冲击。此前,印度自主研制的“北极星”直升机在4个月内发生3起重大事故,并遭遇厄瓜多尔退单。印度出口至亚美尼亚的“施瓦提”反炮兵雷达,被曝稳定性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足5小时。印度TC-20卡车炮、“皮纳卡”多管火箭炮,也被指存在兼容性等问题。(白永军 胡珈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