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颠覆性技术的激光武器的研制引人注目,目前各个武器生产制造大国都在努力。谁走在世界的前列,性能指标达到了什么水平?前不久,俄罗斯“军事评论”网站发表安德烈·米特罗法诺夫的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激光武器研制周期长,目前缺少能够量产的型号,问题在于激光武器是定向能武器,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全新里程碑。但激光武器的研制进展是明显的,2025年2月5日,美国海军新闻处通报,在去年美国进行的试验中,安装在“伯克”级驱逐舰上功率为150千瓦的激光装置,成功毁伤了8千米外的空中目标。据已经掌握的情况,美军已列装DE M-SHORAD激光防空系统,甚至在俄乌战场上进行过DE M-SHORAD系统的性能测试。


暂时还没有可以安装在航空载具上的激光系统。可以把激光武器的航空载具分为战略和战术两种。战略载具指的是部署激光武器的运输机,激光武器的功率能达到几兆瓦;战术载具是指战术航空兵飞机和直升机,在战术载具上使用的激光武器功率一般为几十至几百千瓦。可以预见,在第六代战机上会出现一体化的激光自卫系统,现有作战飞机的涡喷发动机发电机功率还不足以保障激光系统所需的强大电能。可以预测,激光武器将率先安装在美国最新的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上,B-21上激光武器的功率处于100-150千瓦区间,未来会增至300-500千瓦,以保证B-21在几十千米内对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具备可靠防御能力。


部署在运输机上的专用激光武器系统属于兆瓦级激光武器,可以称之为战略武器,能够在数百千米的距离攻击目标。一般认为,未来的先进激光基于电能,美国目前正在这方面取得进展。俄罗斯在“佩列斯韦特”激光武器上采用的是气体动力激光,功率处于1兆瓦至5兆瓦之间。俄罗斯在大力开展基于“佩列斯韦特”的空基激光武器的研制,未来用于建立高稳定的反介入拒止区域,限制和阻碍敌航空兵的接近和机动。推测,“佩列斯韦特-A”型空基激光武器系统可以距离250-300千米毁伤敌机,发射平台处于对方空空导弹的还击射程之外。


在研制量产兆瓦级空基激光武器方面谁领先?美国还是俄罗斯?毋庸置疑,俄罗斯目前在这一领域具备优势,气体动力激光完全具备工作能力,但无法基于固体或光纤激光研制兆瓦级进攻性激光武器。美国在这一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地面试验系统已经达到500千瓦。可以预计美国人在五年内能够研制出功率达1兆瓦以上、可以部署在运输机上的试验型号,10年内实现量产。

激光武器竞赛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星球大战”已经为期不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