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推行高中“双休”,引发网友强烈争议,有人支持高中推行双休,认为这是国家打响“反智式内耗”的第一枪,支持把双休还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特长;有人强烈反对,认为高中推行双休,是在毁掉孩子未来。
支持双休的人认为,在人工智能AI时代,一套高考试卷,deepseek只需几秒就完成,学生刷题考试的价值大打折扣,今后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性品格更重要,学校把“双休”还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
那么,全国多地高中推行“双休”,真的对学生发展有作用吗?真的有助于学生成长吗?
“双休”这场看似进步的变革,对自律的学生影响不大,但是对很多没有自律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它像甜蜜的毒药一样,会麻醉很多学生,甚至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近日,杭州某高中推出高一高二双休,起初学生们满是欢呼雀跃,媒体也赞美这是教育回归人性的举措。可是,几天后,班里最优秀的学生哭着问自己班主任:老师,别的孩子很多都去补课了,我周末该去哪补课?
“双休”实质上并不能解放孩子。这场看似“进步”的改革,也许正在将教育推向更深的深渊。双休成了一些学生的“甜蜜毒药”,一些不自律的孩子,把自由变成放纵的借口。
有家长反映,自己孩子是重点高中的,学校推行双休后,他第一个周末通宵玩游戏,考试成绩滑落,面对母亲的质问,孩子反驳:学校作业少,学校都不管,给我们自由,我凭什么不能玩呢?
某机构调查显示,双休后,高一学生的手机日均使用时间从1.2小时暴涨至5.7小时,其中63%用于短视频和游戏。一位家长痛心疾首:“以前孩子至少在学校被管着学,现在连假装努力的机会都没了!”
双休背后的“隐形战场”:我们看到寒门学子正在被抛弃!
吉林某高中取消晚自习和课后服务后,单亲妈妈李女士被迫辞去工作,每天骑车接送孩子去补习班,她说,学校不管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到补习班,一节课200块,自己一个月工资才4000!而她的儿子却抱怨:“同学都去省城找名师了,我根本追不上!”
据调查,在很多一线城市,家庭年均补课支出超10万元,而农村家庭仅能负担0.5万元,学校推行双休,对于寒门学子更不利。
实际上,高考的独木桥一直存在,双休只是一种被美化的“减负”:
周末学校不能去上课,很多学生自发去校外自习室学习,家长还要掏钱,某高中实施双休后,发现学生日均睡眠仅增加0.8小时,焦虑指数却飙升42%!
当下的教育环境和现实,真的不太适合推行双休。因为双休只是治标不治本,它在本质上只是简单的切割时间,根治系统性内卷,还是要狠狠降低课程难度、严控教辅市场、打击隐形补课,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教育的改革,从来不是简单地切割时间,而是重塑价值的战争。如果我们继续用“双休”麻醉自己,终将付出更惨痛的代价——一代人的未来,我们赌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