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至2月23日,由青海格桑花教育基金会组织的“2025行走的格桑花南京常州探索营”启动。初春的江南,万物复苏,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学生们佩戴格桑花徽章,穿梭在江苏双城之间,感受科技与人文的魅力。
踏入常州恐龙园,学生们就被眼前的恐龙吸引,过山车穿越侏罗纪雨林时,他们一边攥紧座椅扶手,一边用自己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在心中默默增强对地质纪元的理解。漫步在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内林立的炮管之间,大家嗅着淡淡的防锈油气息,徜徉军事科技的世界,倾听老师讲述众多火炮的历史渊源。
“行走的格桑花”是由青海格桑花教育基金会打造的公益项目,旨在让学生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青海格桑花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徐来告诉记者,本次探索之旅包含了参观德基美术馆、先锋书店、中山陵、总统府等地,在南京理工大学聆听职业规划课,参观常州汽车制造厂,还加入了蓝印花布非遗体验制作课程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在寒假期间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
“我们还特别设置‘城市探索’环节,学生们分组设计主题、规划路线,每人配发活动经费,增加他们的理财意识。”据徐来介绍,2005年2月19日,格桑花西部助学正式上线,截至2024年12月,已为西部少年儿童教育募集各类资金和物资2.52亿元,有60多万名青少年得到帮助。2025年1月,获青海省5A级社会组织的荣誉。自2011年起,格桑花积极协调社会各界资源,开展“行走的格桑花”探索营项目,先后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南京、合肥、常州等多个城市举办。本次探索营得到乐灵能豆豆和常州志愿组织等方面的支持。
“因为一个公益组织,我们成为了一家人。”徐来的老家在常州,十几年来穿梭于西部与家乡之间,如今,他已和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校长张国贤成为老友,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我们每年都会得到‘行走的格桑花’的支持,捐助资金一半以上都来自常州。常州的捐助人低调而又有情怀,每年为学生提供两千元的助学金,学校和捐助人之间也有回访活动。”这是张国贤第7年带学生走江南这条研学线路,他告诉记者,藏族牧区的许多学生不仅在经济上有困难,还需要心灵上的抚慰,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生们能考上大学、走出去、增长见识,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与选择。如今,不论是国家补助,还是格桑花等公益组织资助,已大大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
就读于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高一的洛桑旦正今年15岁,第一次出省的他对一切都感到十分新鲜。他笑着说,中山陵对于他们成长在牧区的孩子来说,并不难爬。17岁的拉毛先对常州汽车制造厂和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博物馆印象深刻,她表示对新能源汽车等先进科技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希望未来也能从事这个行业。正如张国贤所说:“我们不仅仅是带学生们看风景,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在帮他们寻找打开世界的钥匙,发现文明长河里的星光。”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