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西延高铁富平特大桥三寨水库段架梁施工现场一角。
开栏语
蛇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动员会强调,要以蛇行千里的劲头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奋力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即日起,本报特开设“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栏目,充分展示我省各地各部门围绕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外贸拓展、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稳就业促增收、问题整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攻坚硬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全方位反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火热实践。
2月21日6时许,晨曦微露,在富平县中铁四局西延高铁2标建设现场,百余名工人加班加点,快速推进富平特大桥延安方向剩余50孔箱梁架设及西安方向无砟轨道施工……
全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西延高铁沿线,呈现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延高铁正以每天300米左右的建设速度快速延伸。这条从省会西安始发,通往圣地延安的“红色高铁”不仅承载着缩短通行时间的使命,还谱写着新时代建设者与黄土地对话的壮美诗篇。
“为确保双线58.38公里无砟轨道安全优质按期完成,项目部多次召开施工专题会和现场办公会,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各项工序稳步推进。”西延高铁2标项目部专职党支部副书记卢建建表示,“为保障项目建设,我们在日常施工中加强资源配置,上齐17套无砟轨道工装;优化施工组织,按照‘先行施工小里程、全力抢通大里程’的思路,合理安排工序,提高施工效率。此外,项目部对梁面标高复测、CPⅢ点布设进行多次精调,项目部技术、试验人员全过程监控,为全桥无砟轨道施工提供重要经验和技术支持。”
中铁五局承建的西延高铁7标项目位于宜君县、黄陵县境内,全长19公里,合同总额20.3亿元。
“我们负责的太康隧道位于黄陵县境内,全长13.59公里,为Ⅱ级风险隧道,共设3个斜井、8个工作面。隧道范围内地形陡峭、地势起伏大。隧道多次通过沟谷地带,1次下穿连达沟水库,2次下穿包茂高速公路道南隧道,地层下富含煤层及油页岩,有害气体富集,地热高温,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很大。”中铁五局西延高铁7标项目负责人齐虎介绍。
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建设单位严格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加强监控测量,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不断调整改进施工方案,充分利用锚杆钻机、全新电缆槽水沟台车等先进设备和工艺,全面推行现场网格化管理,有效提升作业效率,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等难题,为按期实现整体工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月23日7时许,中国铁建大桥局负责建设的西延高铁铜川隧道内灯火通明,数十名工人在忙碌作业。
“铜川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全长11098米,最大埋深约165米,共有6个施工作业面。该隧道不仅穿越了砂卵石地层和长段落石炭系泥岩软岩大变形地层,还遇到了较大溶洞,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支护结构变形、塌陷、突水突泥等灾害。铜川隧道下穿公路、村镇密集区、砖厂、水泥厂、采石场等,为Ⅱ级风险隧道,是全线重难点工程之一。”已经在地下165米深的隧道内连续奋战一个昼夜的技术负责人张晓彤说。
“不过再难我们也有办法。你看,通过眼前这个三维地质雷达成像系统,瞬间就能将前方数十米岩层结构投射在手机屏幕上。”张晓彤说,“过去打隧道像蒙眼过河,现在有了这‘透视眼’,施工方便多了。正是有了这些新科技,才让西延高铁桥隧比高达92.5%的同时,将沉降误差精确控制在2毫米以内。”
跨郑西大西立交特大桥也是西延高铁重难点工程之一。
“该桥与高速公路、既有铁路、国道等交叉频繁,桥梁上部结构形式多样,施工技术含量高。这种条件下的施工堪称‘钢铁立交上的芭蕾’。”承担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15标三工区副经理王安军表示,“面对交叉作业多、安全管控严等挑战,我们持续优化技术力量和资源配备,紧抓管段内连续梁挂篮、现浇梁支架、T构转体及跨路施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交底和安全管理。通过严格落实穿透式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全程盯控,紧抓工序衔接,确保现场施工安全顺利。”
2月23日19时,夜幕降临,混凝土泵车的长臂舞动,焊接火花在延河两岸绽放……此时,接触网工杨保军在近40米高空中调整导线弧度。“等通车那天,我一定要带着两个闺女从西安一路坐到延安。我会告诉孩子,经历重重困难我们才将这些电杆立起来。”
截至目前,西延高铁全线23个标段中,路基工程已完成设计总量的87%,无砟轨道完成设计总量的38%,桥梁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95%,新建8座站房已全部开工。
“等这条‘红色高铁’建成后,西延两地间铁路通行时间将压缩至1小时,预计每年为革命老区带来2000万人次客流。这条高铁将榆林的能源、延安的文旅、关中的制造串联起来,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延高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周卫民说。(记者 杨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