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张继涛
认识谷和的人都说,老谷就像他的名字,性格温良,为人和气。
头一次跟老谷打交道,是他在煤矿斜巷底盘来接我的班。他拿着个小本,仔细检查滑头、卧闸,试一试气动吊梁,接着哐啷啷把地上凌乱的二十副三环一个一个提起、顺直,一字排开。
“谷师傅,我能走了吗?”我想早点上井,心里有点沉不住气。
“好了,好了。”老谷答应着,提着一副三环满脸笑意走到我跟前,“先别心烦,你看,这副三环有问题。”我接过来看了看,没发现什么。“这好好的三环,我都用一个班了,你事真多!”我一下把三环扔在地上。
老谷不急不躁,又弯腰拾起来,提在手里来回摆动了几下:“你听,这响声不够脆,破音了。”我将信将疑,划掉上边的灰煤泥,果然在焊接处发现一道隐隐的裂纹,当即吓出一身冷汗。
“小张,干活别毛糙,你带着这副三环上井吧。”老谷眼神真诚温和,脸上依旧带着笑容。
这件事后,我对老谷的印象有了很大改变。他虽然年纪大、脾气好,但不是没原则、糊弄事的人。光凭眼明心细这一点,我就差得远了。
工区推行精益管理工作,一开始很多人不接受,认为只要搞好安全生产就行了,弄那么多条条框框没多大用。那天,我在矿宣传栏里看到老谷写的精益管理三字经:“勤清扫,地面亮,摆三环,要划一,贵坚持,成素养……”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语言精炼、朗朗上口的作品是出自老谷之手,真心觉得他有才。可也有人私下揶揄:“谷和的花架子摆得很像样子嘛。”后来,这话传进了老谷的耳朵,他毫不在意,只是轻松地一笑了之。
这两年,老谷结合现场作业,搞了不少有利于安全和提高效率的小创新、小发明。尤其是他研究的道岔闭锁装置、矿车轮对拆卸器,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矿车掉道、轮对更换的难题,并在全矿推广。由此,他还被工区评为创新达人。
老谷身上有好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每次他来接班,我总要和他聊一会儿。有一次我问他:“您干了几十年,煤对您有啥吸引力?”老谷回答:“煤黑乎乎、脏兮兮的,没人喜欢,可我喜欢。我就是一块煤,我喜欢煤的平凡,煤的实在,它是我不会说话、却能交心的朋友。”
老谷摘下矿灯,用毛巾擦亮了又戴上:“小伙子,等你喜欢上煤的那一天,你就会懂我这话的意思了。”
慢慢地,我在井上井下的工作中揣摩老谷的话,感悟工作带来的收获。我想,终有一天,我也会像老谷那样,踏踏实实做一块发光发热的“好煤”。
(作者供职于山东唐口煤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