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祭仪中的猪

大概是猪与云雨具有如此的交感因素,古代祈雨仪式中也有了猪的要素。北宋有著名的景德三年“画龙祈雨法”,见载于《山堂考索》、《文献通考》和《宋史》等文献中。其法除了要“择潭洞或湫泺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刺史、守令帅耆老斋洁。先以酒脯告社令讫,筑方坛三级,髙二尺,阔一丈三尺。坛外二十步,界以白绳。坛上植竹枝......又设皂旛,刎鹅颈,取血置槃中。杨枝洒水龙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画龙投水中"。

可见,在北宋官方祈雨仪式中,祭祀的供品种就有豭,所谓豭就是公猪。在景德三年和皇祐二年的祈雨法都加用了豭猪祭祀。

《铁围山丛谈》卷四:“今南人喜祀雷神者,谓之天神。祀天神必养大豕目曰神牲。人见神牲,则莫敢犯伤。“

可见,猪不仅成为雷神本尊的造型特征,也作为祭祀雷神的重要牺牲,是求雨的交感作用的重要介质。所以《华严变相图》中存在的龙、蜼、龟、豭要素的奇怪组合,正是风雨雷电交感要素的重要依据。如此,就顺理成章。而二郎神花钱上存在着的龙、蜼、龟要素的组合,也在为祈雨主题,提供着有趣的支持。



同时,龙光鹏在《水书民俗钱币与水族节日》一文中,也叙述了水族以猪祈雨的风俗。参见:龙光鹏:水书民俗钱币与水族节日龙光鹏在文中叙述说: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57%以上水族人口聚居在这里。水族是西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至今水族还保留着古老的祭稻田习俗,千百年来水族的稻作文化始终贯穿在本民族的节日中”。



水族山寨 作者摄影

“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这是不过端节的水族村寨的年节。卯节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虽不固定,但有个选择的原则,水历的9月――10月,对应夏历的5月――6月即在水历九月或十月的卯日分四批过节。

水历的九月或十月,被水族认为是“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 水历的九月或十月间的辛卯日则被认为是“最顺遂的日子”,是过节的上吉日。水族人认为过节逢辛卯就预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在这个时候水族的村村寨寨都要举行古老的祭稻田仪式”。



三都水各卯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水族的卯节是以稻作物候为依据而确立的年节。卯节的前三四天,水族人开始动手清洁院落,屋里屋外的阳尘都将撒放到稻田里以驱除虫害。村村寨寨还取出珍藏的铜鼓和木鼓使劲敲击以祈求风调雨顺、稻作丰收

《说文解字》释:“卯者,茂也。”古时水族社会中掌管祭祀的水书先生认为水历的9---10月,是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卯节是祈雨的神秘古节。为了使稻作实现最大的丰产,卯节期间各寨的水族同胞,都要举行神秘古朴的敬雨神活动,水语称之为敬“霞””。



祭稻田 包晓闽摄



祭稻田 包晓闽摄

“敬“霞”在水井边施祭。水族认为主管雨水的神是一尊怪石。所以祭祀过程中水书先生要用米酒浇淋怪石—“霞”神,期盼它长醉不醒,永久守护属地,以保风调雨顺、稻作丰收。

敬“霞”神时,人们不时用菖蒲芯或松针刺戳母猪阴部,并且将猪赶到烂泥田里,年轻人与猪戏耍,而这样的戏耍实际上是与母猪交媾的示意行为,水族坚信只有这样做来年才会获得丰收。

以母猪祈雨,预祝丰收,与古代中原的社祭以及祈雨的“雩祭”十分相似。母猪是生殖力最旺盛的家畜,对母猪施行“刺阴”巫术和戏耍,水族相信母猪的这些特性会转嫁到稻子上,稻子会因此繁殖旺盛,实现丰产”。



端节祭马坡 地点:三都塘州乡 黄晓摄

“卯节意味着兴旺庄稼,催生爱情。卯节前前后后大约4天,卯日的这天是节日活动的高潮。中午时分人们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对歌过卯的山坡。在卯坡,不论是男是女,只要你见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对象,便可上前邀请其对歌。水族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卯坡对歌的人,仅限于未婚的青年男女。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社交,自主择偶。

若情投意合,便对石神、树神海誓山盟,终身不渝,所以,“情爱忠贞,万物有灵”也就成了卯坡上水族青年男女的千古绝唱。促成一对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卯坡。被称为水族青年男女的“媒娘”,而卯节因此被称之为水族的"情人节"”。



水书卯节民俗钱币正面图 作者藏品



水书卯节民俗钱币背图 该文作者藏品

”这枚钱币的正面为男女互敬和双龙回纹图,背面为十二生肖,并有水族文字“水书”十二生肖对应的文字。“





水书“年”字

言归正传。

同样,在宋代《九歌》长卷中,开首一篇紧挨着云中君主题,专家认为标题应该是”东皇太一“而被人割走。画面上表现了一个庄严的祭祀仪式,贡献的牺牲中就赫然有一个毛茸茸的猪头。也许就可能与祈雨、祈祷风调雨顺有某种对应关系。见下图所示:







因为在唐代短成式《酉阳杂俎》中就曾经记载了一个猪头和雷雨的故事:“贞元年中,宣州忽大雷雨,一物坠地,猪首。”可见猪头就是与云雨有关的要素。

巧了,在花钱中也有一枚奇特的画面。穿上有水瓶、盒子组成,右边为祭祀人员在敲打圆形鼓,穿下为下跪祈祷之人,左侧为供桌,供桌上安置两物,左侧为象具,香烟袅袅,右侧为朝右张开嘴巴的一只猪头,与宋代《九歌》长卷中祭案上的猪头的形态、不与其他贡品并存,没有三牲组合的孤立的存在,非常神似契合。

从供品只有猪头、穿上显示着求雨仪式中的专属象征水瓶,参见:行雨总前委指挥行雨图:老赵闲聊广胜寺水神庙壁画4《敕建兴唐寺图》,

而花钱中右侧敲打的神鼓也完全可能就是社鼓。

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云: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明代叶宪祖《鸾鎞记·挫权》云:傍路游镳初罢,有村歌相应,社鼓轻挝。清·方文《元霄月邢氏诸子观灯月下》诗:星灯原上聚,社鼓月中鸣。

而社赛,社戏仪式中,求雨正是重要内容,上次我们说到,明代张岱曾经在笔记《陶庵梦忆》中描绘了祈雨与社戏,鲁迅在《 朝花夕拾·五猖会》中把张岱所描写的明末祈雨赛会的豪华情景与清末绍兴迎神赛会的情景作了比较,感叹明末赛会的“豪奢”:“现在看看《 陶庵梦忆》, 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龟。那时却还要扮故事, 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玄商拍卖资料

综上考量,本花钱也非常可能就是一枚祈雨主题花钱。

1、因为一般的祭祀神灵先祖,规格高一点的太牢少牢,都不是孤立的一个献牲。而民间俗称的祭祀三牲,三荤三素,也并无孤零零的一个猪头的存在。所以,猪头献牲,或有诸如祈雨这样特定的语境。

2、何况还有祈雨的水瓶的供奉、供养香烟、下跪祈祷之人的存在,社鼓要素的存在。因为假设这是祭祖,而旁有击鼓,则要偏向萨满一路去了。而一旦要呈现萨满情景,那么,击鼓之人理应头戴鹿角,身披装饰才是。因为那样才更容易让观众意会。

3、同时,假设钱币上的三件器具,是瓶炉三供,那么它们就不应该被分开处置。

南宋陆游《秋社》诗云:

雨馀残日照庭槐,社鼓鼕鼕赛庙回。

又见神盘分肉至,不堪沙雁带寒来。

书因忌作闲终日,酒为治聋醉一杯。

记取镜湖无限景,蘋花零落蓼花开。

可见,社鼓赛神之后,有分胙散福的环节,大家将祭神的肉食供品在祭祀完毕之后分享。所以才有神盘分肉之谓。

巧合的是,元代刘因有一首《鹊桥仙·喜雨》词:

纥干生处。几时飞去。欲去被天留住。野人得饱更无求,看满意、一犁春雨。田家作苦。浊醪酿黍。准备岁时歌舞。不妨分我一豚蹄,更试听,清秋社鼓

可见,赛神中,社鼓蓬蓬,就是祈求春雨。而在赛社仪式结束后,在分胙散福,分享祭祀肉食的时候,诗人的愿望是分一只猪蹄,所以由此可见,在祈雨社赛的仪式中,不仅社鼓蓬蓬,不仅分胙散福,而且供神三福的贡品就是猪肉。

乃至,在希腊神话中,野猪也是农业丰收女神德墨忒尔喜欢的动物,并常被作为祭品献给神袛。我们就不展开了。

有关于二郎神花钱上的祈雨要素,我们下回继续探索。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