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文豪萧伯纳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是啊,相比于前半生的忙碌,六十岁以后的人生确实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此时,大多数的人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过上了清闲的日子,儿女们也都已成家立业,尽享着子孙承欢膝下的快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为家庭操劳了半辈子的你,此时是不是也该把思路换一换,为自己想想了?是不是也该进入享清福的生活了?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真正的享清福呢?

请牢记这句话:守住一颗心,记住两个字,做好三件事,不忘四种情。


01

守住一颗心

1、年轻的心

衰老是自然规律,谁都违背不了,也逃脱不掉,但如果你每天都要念叨一遍,那肯定会比别人老得更快。

所以,不要把年龄放在心上,无论你有多少岁,在心里都要告诉你自己,我还年轻。

一切顺其自然,依心而行,踏踏实实地过好生命的每一天就好,无须患得患失!

02

记住两个字

1、第一个字:给

海明威曾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习惯了索取,却忽略了给予,所以,也给身边的亲人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如今我们也该改变了,学着多给儿女一些掌声,学着多给老伴儿一些理解,这样往后余生,相处的才能更加和睦。

2、第二个字:度

常言道:“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人生在世,做人做事,不斤斤计较是一种教养,宽大为怀是一种修养,与其与人争锋相对,不如一笑而过,宽心以待。

把握好做人的尺度,方能从容过好下半生。


03

做好三件事

1、跟身边人“搞好关系”

人至晚年,之前积累的人脉关系是不是都无用了?

其实不然,每一层关系的背后,都是一个保障,一个“兜底”的机会。

跟没有伤害过我们的亲戚搞好关系,不要轻易伤害他们,也不要刻意亲近,保持一定的联系,在遇到事情时,除了至亲外,能帮助自己的也只有亲戚了。

跟子女们搞好关系,不要认为自己为人父母,就可以肆无忌惮,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多理解他们,毕竟生病时,陪在身边的都是子女。

跟老伴搞好关系,相处了一辈子,就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多体谅对方,这一路走来,老伴才是自己最亲的人。

对这些人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好。

年龄大了,就不要活的孤独,也不要成为孤岛,多跟朋友联系,跟亲人搞好关系,这些人,都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2、要有“三七分”的智慧

什么是三七分?

在花钱上:七分享受,三分储存。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有保底。

在交往上:七分真情,三分隐藏。把握一个度,才能让感情更加长久。

在饮食上:七分温饱,三分空余。满足了口腹之欲的同时,也保证了健康。

三七分的智慧,跟我们经常所提倡的十全十美有所差距,但人生一世,想要求得一个完美,何谈容易?

既然完美本就不存在,我们何尝不用七分热爱,三分内敛来拥抱生活,追求完美无错,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大智慧。

过了中年,迈入晚年,明白三七分的智慧,抓住这一根“救命稻草”,拥抱自己的晚年生活。

3、要懂得“为自己而活”

在很多人看来,为自己而活是自私的,是没有奉献精神的,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

但事实呢,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百年时光,我们又有几天为自己而活?

青年时期的我们为学业奔波,壮年时期的我们为事业奔波,中年时期的我们为家庭奔波,晚年时期的我们,又要为什么奔波呢?

到了这把年纪,有钱就花,有新衣服就买,想去的地方就去,为自己而活才是人生最美的模样。

有人说过:人生分一天和无数天。

你这一生,是重复了一天,还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为自己而活,看似跟“救命稻草”并无关系,但痛快活一场,不才是人间值得吗?


到了晚年,积蓄的多少并不是评判幸福的标准。

积蓄再多,没有交谈的朋友,那将是无趣的;

积蓄再多,不懂得如何利用,也是一场空谈;

积蓄再多,没有为自己而活,何尝不是遗憾。

人生的旅途很长,晚年并非是终点,对于很多人来讲,晚年只是一个开始。

拥抱生活,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一直笑到最后。

*文章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编辑: 拾一

更多详情请点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