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电影《流浪地球》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编剧非常有想象力,能把地球安上发动机,推着地球到处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不说能不能办到,就说人家的想象力是跳跃性的。而在影片《流浪地球2》作者刘慈欣又一次,给了我们一个意外。那就是太空电梯的出现,能想象出太空电梯的这个点子,确实挺颠覆认知的,也挺震撼的。
不过我觉得《流浪地球2》虽然是科幻片,但我是个科技爱好者,我认为它已经不那么科幻了。因为中国科技研发速度,已然逐渐地追上了现在的科幻片,比如说外骨骼机器人,看着很先进,但我国现实中已经研发出来了。还有《终结者》里的T1000水银机器人,任何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目前我国依然研究出来了液体金属机器人。因为液体金属,是我国率先研发出来的。
三十多年前美国设想出水银机器人,三十多年后我国率先研发处液体金属机器人,领先全球,这也是最近才研发出来的。《流浪地球2》里面的太空电梯,看似很科幻。其实从理论上依我国现在的实力,就可以建筑一个太空电梯,这个东西要看有没有必要去建设一个,再加上太空电梯在建设上确实非常难,主要是它的材料就不好找,要有非常大的张力。
我们既然要建设这样的伟大工程,就要考虑它的质量。在难度上可以说不是一般的难,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动,地球在转太空电梯建在地球上面,太空电梯就会跟着地球一起转,最后连接到同步卫星上。在没有连接到同步卫星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时候最为艰难,它有很大的引力在,在建设到4.2万公里之前,就是最大的难度。
想要太空电梯有个平稳地在地球上运转,只有连接到同步卫星上,跟地球一个速度就得到4.2万公里外,也可能到3万公里处离心力与引力就会抵消,但在没有抵消之前我觉得难度就在这,靠什么东西来固定这个电梯就是问题,靠飞机显然不合适,那就只有在建设初期,把每一阶段都安装上螺旋桨,自动提升式。也可能从上面往下建设是个办法,但想想又不太现实,材料还要往上运,还不如在地面像盖楼一样。
只有到离地球4.2万公里处,才是失重状态,所以在4.2万公里处压力才会对材料降低,没到这个高度必须就有个巨大的支撑力。要想建设太空电梯不是没可能的,首先是需要大量材料,比如纳米高质量材料,但即便再艰难,如果中国到时候需要有这么一个太空电梯,还是会建设的,因为看上去很耗费财力物力,一旦建成我们就可以继续建设,一直连接到月球上。那样移民月球,月球旅游就像坐地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