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油混和插混,很多车主会觉得没什么区别。
毕竟,它们都是在油和电之间切换,省油又环保呗。
可是,开惯了比亚迪的我,换上朋友的丰田双擎后,才发现:油混和插混的区别,远比我想象的要大。
倒不是技术路线的问题,而是很多人其实选错了车——这两种车型的适用的人群,原来差异这么大。
先说丰田双擎混动吧。
其实我一直觉得它和比亚迪应该差不多,只是侧重点不同。
但开了以后才发现,丰田双擎更像是一辆燃油车——因为它不仅无法充电,且仍然使用着油车变速箱系统。
你没看错,它本质上就是一辆燃油车,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不给它上绿牌的原因。
说白了,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是“你在开燃油车,后面多了个人在帮你推车”。
这这个多出来的人,就是“电机和电池”。
为什么说是“推车”而不是“共同行驶”?
因为它的作用其实很有限,最多就是在特定情况下帮你一下,给发动机减轻点负担。
比如,油车起步时,加速会稍显迟缓。
电机就相当于在后面“推一把”,让车子更轻松地起步,同时降低油耗。
平时怠速时,也是这个原理——“电池和电机”可以在后面慢慢推你,发动机不介入。
我们都知道,走走停停时,油车是最费油的。
丰田双擎混动解决了这个问题,自然油耗也就下去了。
不过,省油归省油,它的驾驶感受依然像燃油车。
即便电动机偶尔介入,发动机仍然是主力,动力的切换也没有插混那么顺滑。
尤其是加速时,你能明显感觉到动力系统的衔接不太顺畅,偶尔还有轻微的顿挫。
再说比亚迪的插混。
如果说丰田双擎更像是一辆“省油的燃油车”,那比亚迪的插混,就更接近一辆“加了油箱的电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和双擎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比亚迪的插混车,核心在于“电优先”——它的电池更大,电机功率更高,平时行驶时基本上是以电驱动为主,发动机没“油混”那么的重要。
简单点理解,插混的逻辑就像是:
你平时主要靠家里的Wi-Fi上网(电驱动),只有出门信号不好时,才会切换到流量(发动机介入)。
所以开起来,插混车的体验更像纯电车,而不是油车。
比如,在城市里开,插混车基本都是用电跑,起步、加速都很平顺;
没有油车那种“顿挫感”,动力随踩随有,响应也特别快。
而丰田双擎虽然也有电机,但它只是偶尔帮个忙,大部分时候还是发动机在主导。
所以开起来,感觉还是燃油车那一套。
再说高速,插混和双擎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丰田双擎一旦进入高速,电机基本就“歇菜”了,动力全靠发动机。
而插混车则不一样,它的电机依然能持续提供动力。
尤其是像比亚迪的DM-i这类插混车,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高速巡航时依然可以保持电驱优先。
只有在需要更强动力时,或者没电时,发动机才会介入补充。
所以,插混和双擎的最大区别,就是谁是主力。
双擎的核心逻辑是“油主电辅”,本质上还是燃油车,只是加了个电机来优化能耗;
而插混是“电主油辅”,能用电的时候尽量用电,只有电不够了,发动机才会真正介入驱动车辆。
这也直接决定了它们的使用体验完全不同。
如果你日常有充电条件,插混车能让你90%的时间都用电,几乎跟开纯电车一样省钱省心;
当然,即便如此,也不能简单地说比亚迪更好。
毕竟,插混车的优势,是建立在能充电的前提下的。
如果家里没有充电条件,插混车的电池优势就很难发挥。
长期亏电状态下,油耗甚至可能比丰田双擎还高。
而且,丰田的双擎虽然不像插混那样省钱,但它的优势在于“简单、省心”。
说白了,你不用操心充电问题,也不需要担心电池衰减——油加满就能跑,不受充电桩限制。
对没有充电条件、或者长期跑长途的人来说,反而更实用。
所以,两种混动各有优劣,适合的人群也完全不同。
如果你有固定充电条件,追求更好的驾驶体验、更低的用车成本,那插混更值得考虑;
但如果你根本不想折腾充电,只是想要比燃油车更省油、更稳定的选择,那双擎混动可能会更合适。
说到底,买车最重要的,还是适合自己的用车环境。
对此,大家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