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特朗普总统多次就冲突问题发表言论,提出一些引人注目的“金句”,如“如果我是总统,战争根本不会发生”“我能在24小时内结束战争”等。他的观点不仅体现出对拜登政府政策的强烈批评,也显露出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负面看法。特朗普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核心逻辑以及他对泽连斯基持负面态度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一、特朗普的俄乌战争观:谈判优先,反对长期援助
特朗普多次表示,他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外交手段结束俄乌冲突,背后的逻辑是依靠强势领导人之间的直接交易来达成协议。他一贯推崇“交易艺术”,认为可以通过施压迫使双方妥协,而不是依赖长期军事支持。他的这一立场与拜登政府强调的“长期援乌、遏制俄罗斯”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认为,美国不应无条件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援,而应优先考虑自身利益。他指责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支持“毫无节制”,让美国在财政上承担过重负担,特别是在国内经济问题严峻的背景下。他的观点是“美国优先”,减少海外军事介入,集中资源于国内事务。
特朗普曾多次批评北约成员国“搭便车”,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他也强调欧洲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而非依赖美国的援助。他的逻辑并非彻底削弱北约,而是希望通过施压迫使盟友增加军费开支,以减少美国的负担。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多次表示,如果他继续担任总统,普京不会入侵乌克兰。这一说法反映了他的外交观念——强人政治下的领导人互信。相比于拜登政府的制裁和军事援助策略,特朗普更倾向于通过直接对话影响普京,而非正面对抗。因此,他对普京的态度相对克制,甚至在某些场合称普京“聪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试图表现出他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局势。
二、特朗普对泽连斯基的负面评价:个人恩怨与政治考量
相比于他对普京的相对克制,特朗普对泽连斯基的态度则明显更为负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俄美会谈的缺席:特朗普对泽连斯基的批评直接源于乌克兰未受邀参加俄美在沙特阿拉伯的会谈。泽连斯基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谈判不应在乌克兰背后进行。
2,特朗普的言论:特朗普在记者会上批评泽连斯基,质疑其领导能力,并声称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下降到4%。泽连斯基反驳这些说法,认为特朗普生活在虚假信息之中,并指出其支持率实际上有所上升。
3,过去的争议:两人的关系早有龃龉。2019年,特朗普在任期内要求泽连斯基调查美国前总统拜登之子在乌克兰的事务,这一电话后来被曝光,成为特朗普滥用职权的证据,并导致他遭受弹劾。特朗普认为泽连斯基站在了民主党一边,间接促成了他的弹劾调查,因此对泽连斯基一直怀有敌意。
4,乌克兰与美国的关系:特朗普政府向乌克兰提供了一份代价高昂的协议草案,要求获得乌克兰50%的关键矿产以换取美国援助,但不愿提供任何安全保障。泽连斯基对此表示反对。
5,泽连斯基政府腐败问题:公开质疑美国提供的大量资金是否真正被用于战争。他曾表示:“美国给了他数百亿美元,但谁知道这些钱去了哪里?” 这种言论不仅迎合了反对对乌援助的共和党选民,也加深了他对泽连斯基的不信任。
6,战争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避免:而泽连斯基选择了抵抗,使乌克兰陷入长期战局。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我是总统,这场战争根本不会发生。” 这一言论反映了他将乌克兰当前的困境部分归咎于泽连斯基的决策,而非完全归因于俄罗斯的侵略。
7,批评拜登政府政策:特朗普的言论不仅仅是针对泽连斯基个人,他试图通过批评乌克兰政府的做法,来证明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失败的,拜登政府的援乌政策是对美国利益的损害,泽连斯基政府并不值得美国无条件支持。
8,其他争议行为:据报道,泽连斯基的一些行为激怒了特朗普,包括推迟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会面,以及在矿产资源协议上的立场。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之间关系的恶化。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上的言论,既是个人风格的体现,也是政治考量的结果。他强调谈判优先、减少美国海外负担,并通过批评泽连斯基来攻击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
同时,他与普京的相对“互信”逻辑,使他更倾向于通过交易解决问题,而非采取长期对抗策略。无论这些观点是否现实,它们都反映了特朗普对国际关系的一贯看法:美国不应无条件介入全球冲突,而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谈判手段谋求自身利益。
三、以“金句”诱导或威胁,靠嘴上功夫获得实际利益
特朗普对俄乌冲突发表诸多“金句”并积极与俄罗斯互动,被疑靠嘴上功夫获得实际利益,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
能源贸易获利: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对俄实施制裁,导致欧洲能源供应受阻,而美国利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等事件,不断削弱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迫使欧洲高价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特朗普若推动俄乌冲突结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俄欧能源合作,但美国已通过前期的能源贸易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并且可以继续向欧洲出售高价能源,同时还能以解决俄乌冲突为由头,要求俄罗斯在能源等领域给予美国更多合作机会或优惠政策。
要求掌控乌克兰50%的矿产资源:近期,美国向乌克兰提出了一份价值5000亿美元的所谓“稀土换援助”的矿产合作协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认为该协议缺乏对乌克兰方的安全保障,因此未允许签署。美国持续就这一协议向乌克兰施压。据透露,特朗普政府可能寻求与乌克兰达成一项简化的矿产协议,然后再协商谈判详细条款。
军工产业受益: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这些援助并未完全直接用于乌克兰战场,而是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美国国内补贴军工企业。美国军工产业顺势扩大了在欧洲军工市场的份额,乌克兰成为了美西方军工复合体的“金矿”。特朗普政府可以通过持续的军事行动和对俄乌冲突的关注,维持国内军工产业的热度,从而保障相关企业和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集团也可能会在选举等方面对特朗普提供支持。
地缘政治方面联俄制华:特朗普将中国视为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认为通过缓和美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中国。他试图与俄罗斯达成某些共识,以便在国际事务中共同对抗中国的影响力。例如,在利雅得会谈中,美方表示双方同意在地缘政治、经济方面进行合作,这被视为特朗普“联俄制华”战略的一部分举措。
重塑国际秩序:特朗普希望通过自己的外交手段来重塑国际秩序,改变奥巴马时期以来美国对俄的一系列政策。他认为可以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在欧洲地区建立起更有利于美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增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而实现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政治目标。
国内争取选民支持:特朗普的言论和行动可能是为了迎合国内部分选民的心态。一些选民对长期的对外战争感到疲惫,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国际冲突。特朗普打出“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等口号,以及积极与俄罗斯互动,可能会吸引那些希望看到和平解决方案的选民,为他在国内政治舞台上赢得更多的支持。
展示外交成果:特朗普善于通过外交成果来展示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成就。与俄罗斯的对话和互动,可以被他视为一种重要的外交突破,有助于提升他在国内外的形象和声誉,为其政治生涯增添光彩,同时也可以为他的竞选活动提供更多的话题和素材。
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种种言行,被疑靠嘴上功夫获得实际利益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的经济、地缘政治和国内政治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他的行为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无论其真实目的如何,俄乌冲突的走向都将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