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 低空经济 航空应急救援

字数:1195 阅读: 5分钟

我国将打造全国50%人口密集区及重点灾害带航空救援覆盖,城市群核心区域航空应急救援达到30分钟响应,重点灾害带实现1小时响应。

2025年2月23日上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航空应急救援分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郑国光会长,分会主发起人国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总监闫鹏,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九联合党委副书记郭治武,刘大响院士,以及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管委会领导、分会主发起单位中航通飞代表、分会单位会员代表和个人会员、专家组成员、新闻媒体等200余人参会。


大会选举国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总监闫鹏为名誉理事长、原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二级专员熊渭任理事长、北京丝路先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荆继洪任秘书长,以及7名副理事长。郑国光会长为名誉理事长闫鹏,陈小军副会长为熊渭理事长颁发聘书,理事长为副理事长颁发证书,名誉理事长和理事长为分会专家组代表颁发聘书,郑国光会长、闫鹏名誉理事长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剪彩、揭牌。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郑国光会长在致辞中强调,航空应急救援是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应急救援分会要确立“主动防控、科技赋能、社会共治、国际协作”的发展理念,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各类应急救援行动。通过分会搭建涵盖航空企业、科研机构、专业救援队伍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交流与协作平台,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航空应急救援事业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闫鹏名誉理事长表示,航空应急救援凭借其快速反应、全域机动、立体救援的优势,能高效应对多灾并发的复杂局面,为受灾受困群众搭建起“空中生命线”,最大程度减少伤亡与损失。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同时提出分会未来工作方向,呼吁成立专门领导指挥机构、完善社团协会机构、筹建航空应急救援专项基金、加快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发展、加强法规标准建设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院士代表全体专家致辞,表示航空应急救援不仅是防灾减灾的“空中生命线”,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基石”,分会要着眼完善“空天地一体”救援网络、打造“高精尖特”装备体系、构建“全链条”应急生态,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航空应急救援新格局。建议分阶段分步骤推动现代化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发展,2025至2030年,实现全国50%人口密集区及重点灾害带航空救援覆盖,城市群核心区域达到30分钟响应,重点灾害带实现1小时响应。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国家一级社团组织。航空应急救援分会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新批准成立的分会。

声 明:原创文章,欢迎联系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源通航在线;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平台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