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慧,今年45岁,初中毕业,住在一个小县城里。二十多年前,我嫁给了丈夫刘建国,他是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和建国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刘思怡。
说实话,嫁到刘家后,我的日子并不好过。公婆重男轻女,一直对我生的是女儿耿耿于怀,尤其是婆婆,总是在亲戚面前叹气,说什么“张家没后”之类的话。
我生完孩子坐月子的时候,婆婆连一口鸡蛋都舍不得给我吃,反倒是小叔子媳妇怀孕时,天天炖鸡汤喝。
我和丈夫感情一般,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在县里一家小工厂上班,工资不高,但好在稳定。
我呢,年轻时在街上摆摊卖衣服,后来进了超市做收银员,挣得不多,但也能养活自己和女儿。
可婆家人却从没把我放在眼里,觉得我赚的钱都是“外人”的,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轮不到我发言。
这些年,我对婆家没少付出,公婆生病住院,我端茶送水,小姑子结婚,我东拼西凑给了两万块,连小叔子的孩子上学,我都帮衬过。
可他们呢?当初家里分房,公公婆婆理直气壮地说:“房子是给儿子的,女儿以后是外姓人。”
可轮到我女儿时,他们却连一句话都没提。
这件事让我彻底寒了心。我女儿也是刘家的血脉,凭什么她就不配有婆家的房子?可我当时忍住了,想着日子还得过,等老两口年纪大了,我作为长媳,尽孝是应该的。
可事实证明,我的忍让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直到这次婆婆住院,我才终于死心了。
02
婆婆这次住院是因为脑梗,送到医院的时候,人已经半边身子不太听使唤了。医生说需要长期康复治疗,至少得住院一个月,回家后还得有人照顾,防止二次复发。
消息出来后,全家人都围在病房里,开始商量谁来照顾婆婆。
小叔子刘建军一脸为难:“我在外地上班,厂里请假不好请,嫂子,你平时也在家,照顾妈就辛苦你了。”
小姑子刘艳也接话:“我家孩子还小,老公工作忙,真走不开,嫂子,你是长媳,这事儿你不管谁管?”
我冷笑了一下,低头看了看坐在病床上的婆婆,她虽然嘴巴歪斜,说话不利索,但还能勉强表达意思。
这些年,她一直把两个儿子和小姑子放在心尖上,对我这个“外姓人”却从未真正接纳过。现在倒好,轮到伺候人了,所有人都看着我。
我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了一句:“住院的钱你们怎么分?”
小叔子皱了皱眉:“还能怎么分?爸妈的钱不是都在你那里吗?”
我心里一阵冷笑。公公去世后,婆婆的退休金每个月有四千多,平时她舍不得花,攒了一些钱。
可这笔钱从来没落到我手里,一直是由小姑子在管。现在倒好,花钱的事情推给我,照顾人的事情也推给我,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钱在小艳那儿,住院的费用她管,我出两千块,尽点心意。”我说完就准备掏钱。
小姑子脸色一下子变了:“嫂子,你这话什么意思?妈可是你婆婆,你只拿两千?你是不是太冷血了?”
我抬头看着她,语气平静:“小艳,妈是我婆婆,也是你亲妈。你说我冷血,那你呢?你们家谁出钱了?”
她被我怼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看向小叔子。小叔子干笑了一下:“嫂子,你别误会,我不是不想出钱,实在是手头紧——”
我冷笑着:“手头紧就该我一个人出?当初家里分房子,妈说‘房子是儿子的’,那现在养妈,是不是也该你们儿子多出点力?”
病房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婆婆在床上瞪着我,嘴里含糊不清地骂着:“没……良心……”
我心里一阵发酸,眼眶也有些湿润。二十多年了,我在这个家里任劳任怨,从没做过对不起婆家的事,可到了现在,他们还是觉得我只是个外人,只是个该出钱出力的“工具人”。
我叹了口气,把两千块放在病床边的桌子上,转身就走。
刚走到病房门口,弟媳突然拦住了我。
“嫂子,你走了,谁伺候妈?”她的声音里带着愤怒。
我看着她,淡淡地说:“你不是嫁进刘家了吗?你也是刘家的人,怎么就该我伺候?”
她愣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可你是长媳!”
“长媳?”我笑了笑,“这么多年,我在这个家里受的委屈,你们可曾管过?现在轮到伺候人了,就想起我是长媳了?”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我根本不给她机会,直接绕开她往外走。
身后传来婆婆含糊不清的咒骂声,还有小姑子愤怒的叫喊:“张慧,你今天要是走了,以后别想再踏进刘家的门!”
我的心一点点冷了下来。二十多年了,我早就该明白,这个家,从来没有真正接纳过我。
回到家后,我坐在沙发上,心里五味杂陈。女儿刘思怡看出我的不对劲,轻轻问道:“妈,怎么了?”
我看着她,眼里满是心疼。她今年已经20岁,在外地上大学,放假才回家。小时候,她因为是个女孩,没少被婆家人冷眼相待。甚至在她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婆婆还劝我让她去上个技校,早点出来打工,别浪费钱。
可我没有听。我拼命赚钱供她上大学,就是不想让她像我一样,被人看不起。
“妈没事。”我摸了摸她的头,轻声说,“以后我们不用再看他们的脸色了。”
女儿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坚定:“妈,我会好好读书,毕业后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我的眼眶顿时有些湿润。是啊,我还有女儿,我为什么要在婆家受这种气?
第二天,我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准备彻底搬离这个家。我已经决定了,以后婆家的事情,跟我再无关系。
03
几天后,我听说小叔子辞了工作回家照顾婆婆,小姑子和弟媳轮流出钱,婆婆的医药费终于有人分担了。
可我再也不关心这些了。
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去超市上班,存钱,给女儿寄生活费,偶尔也给自己买点好吃的、好穿的,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节省。
有一天,女儿给我发来一张照片,是她在咖啡店里学习的样子,照片旁边附了一句话:
“妈妈,我会让我们过得更好。”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是啊,我的未来,不在婆家,而在我自己和我的女儿身上。
从那天起,我不再过问婆家的事,不再委屈自己,也不再奢望他们的认可。我终于明白,女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讨好别人,而是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