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白附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经炮制加工制成。应由具备资质的饮片企业生产。


炮制:

取净白附子,按大小分开,用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将生姜片、白矾各12.5kg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取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以黄色、角质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㖞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

3-6g。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配伍应用】

1.制白附子配僵蚕

制白附子辛温燥烈,功专祛风痰,止痉,僵蚕味辛行散,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两药伍用,可增强息风化痰,定惊止痉作用,适用于中风痰壅,口眼㖞斜。

2.制白附子配天麻

制白附子辛温燥烈,长于祛风痰而解痉止痛;天麻甘平质润,既息风止痉,又平抑肝阳。两药配伍,相使为用,可增强息风止痉之功,多用于破伤风。

3.制白附子配白芷

制白附子其性上行,既祛风痰,又能止痛,尤擅治头面部诸疾;白芷辛散温通,主入足阳明胃经,长于祛风止痛。两药伍用,相得益彰,共奏祛风止痛之功,多用于风痰、风寒及偏正头痛。


【鉴别应用】

1.关白附与禹白附

二者属于同名异物,其功效相近,但来源不同,均能祛风痰,定惊搐,止痛。然而关白附毒性大,功效偏于散寒湿止痛,现已较少应用,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现已作为白附子的正品广泛应用。

2.制白附子与制天南星

二者均为辛温燥烈有毒之品,具燥湿化痰、祛风解痉之功,主治中风口眼㖞斜,惊风癫痫、破伤风等。但制白附子辛温,其性上行,善祛风痰,定惊搐,止痛,尤擅治头面部诸疾;外敷可治瘰疬痰核及毒蛇咬伤。制天南星兼入肺经,又治寒性顽痰阻肺之喘咳、风痰眩晕、中风痰壅等;外用又能消肿散结止痛,用治痈疽肿痛,毒蛇咬伤。


【药理毒理】

本品具有祛痰、镇静、镇痛、抗惊厥等药理作用。

【方剂举隅】

1.三生丸(《易简方》)

药物组成:天南星、木香、川乌、白附子。

功能与主治:祛痰通络,助阳散痰。适用于卒中,昏不知人,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痰气上壅,咽喉作声,或六脉沉浮,或指下浮盛;兼治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2.玉真散(《外科正宗》)

药物组成: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

功能与主治:祛风化痰,定搐止痉。适用于破伤风,症见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

3.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药物组成:白附子、白蚕、全蝎。

功能与主治:祛风化痰,通络止痉。适用于风中头面经络,症见口眼㖞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成药例证】

1.复方牵正膏

药物组成:白附子、地龙、全蝎、僵蚕、白芷、防风、生姜、川芎、当归、赤芍、樟脑、冰片、薄荷脑、麝香草酚。

功能与主治:祛风活血,舒经活络。用于风邪中络,口眼㖞斜,肌肉麻木,筋骨疼痛。

2.软坚口服液

药物组成:制白附子、三棱、重楼、半枝莲、山豆根、金银花、板蓝根、山慈菇、延胡索、益母草、人参、黄芪。

功能与主治:化瘀软坚,解毒,益气。用于Ⅱ期原发性肝癌瘀毒气虚的患者。对胁肋疼痛、纳呆、腹胀、神疲乏力等症有改善作用,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治疗药。若配合化疗介入方法,有助于提高疗效。

3.独角膏

药物组成:白附子、乳香、没药、制附子、红花、阿魏、白及、五倍子、樟脑、木鳖子、血竭、紫草、穿山甲、当归。

功能与主治:化毒消肿,活血止痛。用于疔毒恶疮,瘰疬鼠疮等。

4. 独角莲膏

药物组成:白附子。

功能与主治:消肿拔毒。用于疔毒疮疖,手足皲裂。

注意 • 事项

1、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不宜使用。

2、孕妇慎用。

3、生品内服宜慎。


审稿专家: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刘锐锋 主任药师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品信息科 副主任药师 郑绮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