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2025年里看似平常的一天,却在汽车行业的编年史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新能源汽车的战场硝烟弥漫之际,极氪领克完成合并,极氪科技集团(后简称极氪科技)正式登场。
这是自2020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合并,让极氪科技一跃成为覆盖20-50万元价格带、在全球拥有超过180万用户的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极氪科技更是放出豪言,要成为新能源时代BBA,未来两年内实现年销百万。
极氪的新篇章正式拉开序幕。
01极氪和领克
还是先梳理关系。
极氪科技集团旗下有两个品牌:极氪和领克。
虽然归属一个集团,但是两个品牌面对用户、消费者这一端全部是完全独立,保有差异化。
定位上来看,极氪向上,领克向宽。
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专注「豪华、极致、科技」,主打30万及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
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专注「潮流运动、个性」,主打20万及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EM-P)。
两个品牌可以形成互补,在新的集团下,形成更完善的产品矩阵和品牌体系,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和市场细分领域。
不同于其他车企因竞争力不足的被动整合,极氪领克这一次是真正的强强联合。
两个都是强品牌。领克24年销量突破28万,极氪24年销量突破22万辆,双方都有很大潜力,联合运作,可以发挥出1+1> 2的效果。
虽然两个品牌独立运营,但是在中台、后台方面来进行共享,比如说售后体系建设、渠道开发、一些公关资源,包括数字化、IT等。
好处就是做到深度整合,扁平化管理和沟通,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料浪费。
研发方面,减少了研发资源的重复投入,今年研发投入已经降低15%,研发费用率也将从11%降到6%,产品研发协同效率提升15%以上。
产品层面,对齐颗粒度后,领克和极氪双品牌原有规划的产品数量减少了20%以上,注意,是每个品牌,减少了产品重叠。
两个品牌都采用产品线模式,领克有两个产品线,极氪有三个产品线,有五个产品线来负责两个品牌以及两个品牌旗下的各个细分市场,五个产品线之间有产品委员会能够矩阵式管理。
(补充知识:极氪Z、C、M 三条产品线,Z系列主打高性能,C聚焦主流市场,M强调创新和个性化)
制造方面,在制造体系中,形成「大制造+大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整体组织数量可以减少30%,通过组织精简,扁平化管理,整体管理效率可以提升20%以上,
供应链方面,在规模效应之下,预计BOM成本节省5%至8%。
渠道方面,双方会进行深度协同,领克借助极氪在一线城市的高端豪华经验,极氪利用领克在新兴下沉市场的渠道资源,共享领克售后服务体系,带来更多的客户触达和销量贡献。
2024 年底极氪国内三四线城市覆盖率为 61%,预计 2025 年底覆盖率将达到 81%,提升 20 个百分点。
此外,技术层面双方也能更好的协同,领克会应用极氪的浩瀚智驾,提升其智能化水平。
座舱方面,双方会在域控制器、电子架构层面进行共享。
你可以看到,双方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把两个品牌放在一起「整而不合」,而是真正深入到灵魂,在组织架构调整、资源整合方案、品牌定位重塑等多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
022025年三箭齐发
2025年极氪科技将在多方面进行发力:
- 新产品
- 新技术
- 全球化
产品爆发
产品层面,今年极氪和领克都有新品面世。
2025年,领克将推出2款全新车型,极氪将推出3款全新车型。
领克:作为领克首款旗舰大六座SUV,领克900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打造,全球量产首搭Thor芯片。
第二款车型应该是一款插混的中大型轿车。
极氪的3款全新车型,分别将于第二、三、四季度推向市场。
二季度发布豪华猎装旅行车007GT。
三季度发布全尺寸旗舰SUV,搭载超级电混技术。
四季度发布大型豪华SUV,搭载超级电混技术。
销量上,2025年,极氪科技要实现40%的增长率,达成71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成为新能源时代的BBA。
具体来说,领克销量目标39万辆(24年销量突破28万),极氪则给自己立下「保证完成32.45万辆,挑战33.4万辆」的flag(24年销量突破22万辆)。
70万是什么概念?今年新势力销量霸主,理想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70万。
现在的极氪科技可以直接和理想扳手腕了。
到了2026年,极氪科技要实现产销超百万辆的目标。
技术突围
技术层面,极氪今年主要有两个重点:智驾和超级电混。
智能层面,智能化在用户购车影响中所占因素越来越大,影响不仅仅是产品竞争力,同时还有舆论层面对销量的加成。
科技这块阵地,极氪科技不能丢。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极氪开始了在智能方面的追赶。
极氪自研的浩瀚智驾在去年All in Al端到端大模型,并在去年底实现无图城市NZP的全国全量推送。
极氪即将在2月底开启车位到车位(D2D)的万人公测,并将在4月份开启全量推送。
今年第二季度,领克900将作为全球首款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量产车型正式上市,同时也会搭载浩瀚智驾。
此外,极氪也开始了对L3的布局,搭载相关技术的新车将于4月上海车展期间亮相,预计在年底具备量产车交付能力。
此外,AI作为极氪科技集团的全新引擎,也在深度赋能各个业务单元。2024年已经上线Al场景100+,覆盖研发,销售,供应链,质量,运营支持等业务领域,AI大模型调用量近1亿次。
今年极氪科技已成立专门的智能发展部(iDD),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探索和研发,加快AI对集团业务的全链路、全场景赋能。
三电上,目前领克用的是吉利汽车的雷神(参数丨图片)EM超级电混。
这次,极氪即将带来极氪超级电混,将会融合极氪纯电与吉利燃油的优势。
关于这套系统,目前已知的是,这是一套融合纯电、插混和增程技术优势的新动力形式,搭载900V高压架构,保证在所有纯电驾驶体验情况下,可以兼顾高速能耗和行驶里程等使用体验。
极氪超级电混将在二季度发布,三季度上车。
我比较好奇的是,拥抱混动后,会给极氪带来多少销量增量。
全球化提速
和领克整合后,极氪科技的野心也不再局限国内,而是要向着成为年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的目标迈进。
所以,出海也就成了极氪科技集团今年关键词。
不同于其他品牌着重拓展新兴市场,领克与极氪将欧洲、中东、东亚等地区的高端豪华市场作为扬帆的锚点。
自创立以来,领克海外总出运量累计超8万辆,连续三年位列欧洲市场单车价格4万欧元以上中国品牌第一。2024年,领克已进入39个国际主流市场;极氪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右舵版极氪009在香港上市以来,连续多月蝉联MPV销量冠军。
2025年,领克和极氪计划在海外累计落成超200家门店。
在欧洲市场,领克欧洲通过借助沃尔沃在欧洲市场庞大的经销商网络,拓展终端销售渠道。同时,领克利用沃尔沃的资源能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让用户享受跟沃尔沃一样的服务体验,保证服务品质和用户口碑。
欧洲市场之外,领克和极氪将加强海外渠道建设协同,成立统一的销售公司,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机制。
领克和极氪的海外团队将深度整合,共享研发、渠道、营销服等资源,提升运营效率,用一个团队开拓两个品牌的国际市场,向全球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未来应对国际市场,极氪科技集团不仅整车出口,还要实现本地化生产,目前在积极推进中。
2024年,极氪领克两个品牌合并销量50万,今年要超过70万,预计今年会有10%销量来自海外,其中60%来自领克,40%来自极氪。
极氪科技集团CFO袁璟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两个品牌的整合,业务的深度整合,包括技术平台化、采购、生产、制造的协同效应的提升,盈利转正的速度比以前肯定是大大加快的。」
此前安聪慧透露,合并后将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
或许今年整个进程会更快一点。
03行业启示录
值得一说的是,从极氪领克宣布整合到完成整合,仅仅用时3个月。
要知道,即便是按照本田日产此前要整合的时间表,最快也得今年年中才能完成整合,遗憾的是,最后双方还是因为控制权问题导致谈判破裂。
极氪领克之所以能这么快,某种程度上算是大吉利自己的「家务事」,所以会快一点。
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大吉利组织效率以及资本运作效率之高。虽然是一个大集团,但是内部拥有高效且灵活的决策机制。
这意味着在面对重大战略调整时,大吉利可以更快做出应对,避免因决策流程冗长而错失市场机遇或导致合并进程拖延。
此外,你能看出,极氪科技对接下来25年-28年淘汰赛的重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富二代不可怕,可怕的是富二代比你还努力。
极氪科技就是这样的存在。
坐拥大吉利技术储备与全球化资源,却以新势力的速度狂奔。
谁能想到一个成立仅4年的极氪,如今已经成为年销50万的小巨头。
当其它车企还在为实现二三十万的销量目标拼搏,极氪科技已经准备去冲击百万年销量。
当其它车企将目光局限于成为新势力/新实力的头部品牌时,极氪已经要立志成为新能源时代的 BBA,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说得再直白一点,大家已经不是一个量级。
当下,汽车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与激烈竞争的关键时期,市场格局瞬息万变。
目前来看,行业已经从「百花齐放」向着「赢者通吃」去演变。
「多生孩子好打架」已是过去式,「少而精」才是王道。
极氪科技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行业竞争会越来越残酷。
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若想在这场角逐中不被淘汰,乃至脱颖而出,还是要尽快转变观念,完成自身变革,提升组织效率和体系战斗力。
因为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时间从不等人。
「如果你不坐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
送给所有车企,共勉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