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句古话叫人死灯灭,人生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纵然是拥有天下的秦始皇,依然是穷困潦倒的平民百姓,他们死后便一无所有,富丽堂皇的墓室和家业与他们无关,意气风发的英雄事迹随着岁月的流逝烟消云散。你毕生的努力在史书上不过换来几个字的草草描述,如果你不是纵观古今之辈,纵然你青史留名,那么你也不会被历史所铭记。于是千百年来,一个困扰老祖宗的问题便产生了,那就是在人生不足三万天的岁月里,我们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汉唐功名流

首先,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流派叫汉唐功名流,当时比较流行的就是建功名于当世,立美名与万世。因此那些权臣当政都在想方设法成就一番功业,这样的好处就是这些权臣不腐朽堕落,但坏处就是无休止的折腾,最常见的就是不断用战争来洗刷自己的名声。比如东吴时诸葛恪为了夺权就轻易发动了对曹魏的进攻,结果因为错失战机而遭到惨败。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多年不改初衷,苏武牧羊多时不易其节,唐代更是有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千古绝句。

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们的思想总是慢慢觉醒的,人们发现穷其一生追寻的功名如过往云烟。况且很多人也难以名垂青史,一场战争死伤千万人,而能被历史铭记的不过数人。因此古人有一个词叫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且即使在青史留名哪有怎么样呢?人都不在了,留这些虚名又有什么用呢?而且用自己的一生去留这些虚名,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这样的功名观也逐渐被时代所唾弃,而转而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人生观。


人生享乐观

其次,历史上在功名观之后出现了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享乐观。而诞生出的一句经典名句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从宋代以后人们开始堕落,他们不是醉心于权力,就是醉心于美女,要么就醉心于财富。而当时获取这些的途径便是考取功名,因此为了考取功名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以门生的名义拜入这些世家大族。或者以入赘的身份来实现自己的鲫鱼跳龙门,虽然明清时期已经有人开始觉醒,但这种主流思想仍然在历史上维持了一段很长的时间。

而伴随着人们的再次觉醒,人们发现一个问题:自己纵然每日夜夜笙歌,但这锦衣玉食的生活终归会成为过去。纵然自己是权倾天下可以左右别人命运的君王,他们的一生却生活在尔虞我诈中为权力服务。到头来人们发现这种享乐主义不是财富的奴隶就是权力的奴隶,在它们的迷失之下自己的人生犹如昙花一现,当自己的荣华富贵光环开始退却之时,他们的人生又是因为什么而存在呢?相反这些不但没有给他们一丝慰藉,反而让他们有了失去权力和财富的不甘和恐惧,甚至会因为这些死在自己亲人的阴谋诡计之下。


为爱而生

最后就是为爱而生的价值观,这也是我的价值观。这里的爱不是爱情而是热爱,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时,在大明王朝走向灭亡时,他却峰回路转写到了沉醉于山水的徐霞客。人生什么都会拥有,也什么都会失去。即使是你的身体和容貌,也会在死后化为白骨,我们发现人生就是一场梦。从家国天下到金戈铁马再到爱恨情仇,你拥有的越多,你失去的时候就会越痛苦。因此有人发现既然人生都没有意义,为什么人生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觉醒,他们在混浊的世道找到了自己的清流。

当天下人为了功名熙熙攘攘,李太白已然感慨蜀道的迤逦雄壮。当魏晋时天下纷争,当天下人想要建立功名之时,陶渊明却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当匡扶大明的旗帜揭竿而起时,陶渊明却在游历天下美景,这一刻他不属于大明,也不属于大清,他只属于他自己。这是对于他人生的尊重,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或许熙熙攘攘是世家的常态,阴谋诡计是生活的常态。但这些不是人生的常态,阴谋诡计会迷失本性,熙熙攘攘随波逐流会荒废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人生

说到底人生不过是过往云烟,三万多天或许觉得很漫长,但真的经过却不过是往事如昨。有的人精忠报国,有的人为情所困,有的人工于心计,而有的人醉心田园。即使是路边的乞丐饿着肚子玩弄蚂蚁,他们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的,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欢乐,也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最怕的就是你为之拼搏一生的信仰突然崩塌,当大明遗孤找到一心求佛的建文帝,当李定国开着自己奋斗一生的南明开始崩塌,当自己争权夺利一辈子却落得贬归故里,这样的结果对于人生是更为致命的,不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