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严事件持续发酵之际,尹锡悦迎来终极审判。几乎同一时间,韩国对华攻势升级。那么,尹锡悦将面临怎样的抉择?韩国接连对华出手,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

当地时间2月20日,韩国宪法法院就尹锡悦弹劾案举行了第十次正式庭审辩论。据报道,庭审辩论结束后,宪法法院代理院长宣布2月25日下午进行弹劾案最终辩论的消息,这也意味着案件审理工作即将告一段落,有关尹锡悦去留的结果,将在3月第二周左右宣判。



尽管半数以上韩国民众支持下架尹锡悦,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内部也认为尹锡悦重新掌权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从庭审辩论现场传回的消息来看,尹锡悦的律师团队并没有放弃无罪辩护的希望。当天,控辩双方就围绕戒严条件、宣布戒严过程的违宪性以及逮捕政界人士指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攻防,尹锡悦本人则保持一贯的消极不合作态度。

报道称,法官确认当事人到庭情况后不久,尹锡悦就离开了庭审现场,停留时间仅5分钟。不仅如此,他还在国务总理韩德洙出庭作证时选择主动“回避”,以此维护所谓的“国家形象”。尽管如此,韩德洙还是在自己的首轮庭审辩论现场公开“认错”,称自己对未能说服尹锡悦作出其他选择深表抱歉。



从当前形势来看,尹锡悦被判有罪的可能性还是相当高的。因为除了前国防部长金龙显等少数几人揽罪之外,大部分涉事人员的证词都坐实了尹锡悦存在违宪行为。再加上代行总统职务的崔相穆已经作出让步,在不久前任命了两名新的宪法法官。在这种情况下,在野党阵营下架尹锡悦的概率无疑进一步上升。

不过,尹锡悦是否下台,新一轮韩国大选将于何时举行,原本是韩国内政,中方是无意干涉的。但韩国近期发起的对华攻势,中方显然是不会坐视不管的。据韩联社报道,近日发生了一起尹锡悦支持者企图闯入中国驻韩大使馆,并扬言进行恐怖袭击的事件。尽管韩国警方已对涉案人员进行了拘捕,但不可否认,这起事件背后暗含的是韩国部分政治势力就中韩关系发表不当言论,导致两国关系出现下滑和倒退的“大麻烦”。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尹锡悦上台后,大力推行“亲美遏华”战略,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他的一些极端支持者才会如此仇视中国。加上紧急戒严事件发生后,执政党方面有意误导舆论,将韩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归咎于中国,从而为尹锡悦“洗白”,韩国民众对中国的态度才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除了舆论上炒作所谓的“中国干涉韩国大选”,当地时间2月20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简称“韩国贸易委”)也升级了对中方的制裁,决定对自中国进口厚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27.91至38.02%不等。韩国贸易委员会声称,韩国钢铁产业由于中国企业相关“倾销行为”受到了实质性损失。



不仅如此,韩国政府还表示,出于对中国人工智能(AI)应用程序DeepSeek的担忧,已暂停这款应用程序的下载。针对韩方此举,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道,中方一贯要求中企在严格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海外运营,并不存在所谓的“威胁他国国家安全”的情况,如果韩方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