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平权”火了。
2025年农历新年刚过,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10万级以上全系标配,10万以下多数搭载。
“10万元级别”“高阶智驾”两个关键词叠加在一起,令网友振奋,也引起了不少车企大佬的质疑。
2月11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余承东的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喊话比亚迪。
“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长城汽车CEO魏建军也在微博中表示,真正的智能驾驶技术关乎到每一个用户和家庭的出行体验和安全,应该满足用户高频的出行场景。
“都叫智驾,但体验也会有天差地别。”岚图汽车CEO卢放在微博上表示,“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智驾和彼智驾的认识,需要宣传普及,更需要实际体验。”
尽管对于比亚迪的宣传手段是否存在夸张成分业内有不同意见,但2025年,“智驾平权”正成为不少车企重点发力的领域。
是分歧?还是话语权争夺?
事实上,目前并没有官方机构或权威机构对于“高阶智驾”进行过明确的定义。
行业内对于自动驾驶的分级主要是:L1级至L2级为辅助驾驶;L3级及以上为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4级,在绝大部分场景下车辆可实现自动驾驶,且不需要驾驶员干预,系统能自行做出判断;L5级是完全自动驾驶,不需要驾驶员和方向盘。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定义的L3级及以上为高阶智驾,但因法规限制L3级未落地,当下行业多将具备城区NOA功能视为高阶智驾标志。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有 A、B、C 这三个版本,主要是按照硬件配置、功能定位、适用的车型以及品牌来区分。
图片来源:比亚迪
覆盖比亚迪主流车型(7万—20万级)主要使用的则是比亚迪“天神之眼”C版本。由于比亚迪“天神之眼”C版本不具备城市NOA功能,按照这一标准,其“高阶智驾”的定位确实存在争议。但比亚迪方面认为,高速NOA在长途驾驶场景中能有效减轻驾驶员疲劳,提升驾驶体验,且基于其超400万辆智能车的云端数据库进行算法优化,在高速场景下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有保障,应属于高阶智驾范畴。
2月17日,在央视《中国经济引力场》节目中,华为车BU CEO靳玉志谈道,高阶智驾需具备高速和城区智驾领航NCA能力,才能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同时,安全、舒适、高效也是关键。
靳玉志表示,华为乾崑智驾的CAS 3.0全向防碰撞系统和eAES功能,已帮助用户避免超200万次碰撞,同时已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VPD泊车代驾功能则让低速场景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据华为官方数据,2024年华为乾崑智驾用户数达50.69万,智驾里程达14.53亿公里,其中城区智驾时长及里程占比分别达30.1%、45.2%。
“L3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就会大规模地走向商用,全民智驾这件事我认为是现实的,岚图今年也是ALL IN智驾。”卢放表示,岚图和华为进行了合作,不管是岚图梦想家,还是岚图全系车型,都增加了华为的乾崑智驾功能和鸿蒙座舱功能。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更多用户体验到高阶智驾的性能。
“L3或者L3+将是AI智驾的高光时刻,拐点会出现在2025年到2027年之间,跟不上的车企将掉队。”2025年初,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现在中国还没有真正的L3智驾,都是L2高端,只有L3级别的智驾才能让用户有强需求。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2025年年中将推出准L3能力高阶自驾,2025年底将推出真L3级别软件(需要车端硬件数倍提高芯片算力和存储)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科技平权’是我进入汽车行业一直坚持的理念”。何小鹏说。
从各大车企的布局来看,2025年或将成为国内“智驾元年”。2月9日,长安汽车也加入了推进全民智驾的行列,在重庆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携手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北汽、小鹏、上汽、腾讯、英飞凌等等“中国智驾合伙人”,共启全民智驾元年。长安汽车表示,在2025之后将不再开发非数智车型。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2024年前10个月,国内市场NOA标配规模突破100万套,其中高速NOA渗透率达到7.1%,城市NOA渗透率为1.3%。而目前国内100万套的NOA标配规模,占乘用车总销量约4.4%。
“智驾平权”加速到来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价格在15万元以下的新车占比超过50%,其中10万—15万元区间的占比最多,达33%。因此,想要让高阶智驾触及大多数消费者,就要在大多数人购买的15万元以下车型上进行普及。
目前,高阶智驾正实现成本的不断降低。Momenta CEO曹旭东曾用“智驾摩尔定律”来预判高阶智驾市场的趋势:每两年软件体验将指数级提升,预计到L4阶段将达到L2++的千倍以上水平;同时硬件成本大幅降低,城市NOA硬件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成本预计到2025年底至2026年初将降至5000元。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和成本上的降低,使得智能驾驶不再是少数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而是逐渐走向大众化。
与此同时,车企之间的价格战早已蔓延至智驾领域。
2024年4月,特斯拉将其全自动驾驶(FSD)系统软件在美国的价格从1.2万美元大幅下调至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8万元);每月订购费用也从此前的199美元下调至99美元。
2024年6月,华为方面宣布,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推出限时优惠价格,ADS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标准价格为3.6万元,调整后价格为3万元,相比原价降低了6000元,有效期为2024年7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
2024年11月,华为再次对外宣布,乾崑高阶智驾包订阅服务从原价720元/月降至199元/月(相当于3折优惠)。活动有效期为11月11日开始,持续至11月30日,面向所有未激活过“一次性购买”高阶功能包的用户。
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表示,全民智驾是典型的“加配不加价”,以往智驾功能要花钱选配,现在变成了不花钱的标配。
“智能驾驶”,这一原本听起来“高高在上”的名词,正变得大众化。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中指出,高阶智驾已经迈过“尝鲜期”进入大众普及阶段,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进入10万-20万元的市场。方正证券认为,未来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有望在10万元左右的车型上搭载,各车企加速布局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025年,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才真正开始。
作者:刘珊珊
编辑: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