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组织、规矩、群众、宣传“四种力量”,重庆市丰都县重塑信访生态,并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丰都县在强化“四力协同”中有啥举措,又是如何以此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效果如何?

统筹组织的力量

推动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责成为常态

去年3月,丰都县一家能源公司因拖欠燃料款,引发燃料供应农户上访。当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信访问题化解,县委主要领导专题研究,一名市管领导带头包案,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

期间,工作专班深入排查,追根溯源,摸清情况,厘清脉络,对症破题,并积极对接协调。在多部门协同攻坚下,市级部门参与共同协助问题的解决,从而及时有效化解信访问题,避免矛盾升级。

该案的处置过程中,既统筹了法律效果,又实现了社会效果,既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又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双向共赢。

这是丰都用组织的力量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典型案例之一。据悉,丰都县强化了示范引领,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啃“硬骨头”、下“深水区”,累计推动化解一大批疑难信访积案。

彰显规矩的力量

推动干部依法办、群众有序访成为常态

在严把信访事项受理“入口关”方面,据丰都县信访办负责人介绍,之前信访事项受理均是根据“信、访、网、电”四个渠道投诉,由不同的科室或者窗口受理。这样容易形成多头、重复转送的情况。

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中,从2024年5月开始,该县通过流程重塑,实行“信、访、网、电”一站式受理,统一信访事项入口,变多头推送为专岗转送。目前,信访事项精准转送率、及时受理率均达100%。

丰都县在信访事项办理过程中,严把信访事项办理的“质量关”,注重程序规范,组建评查专班前置把关,对办理不到位、不规范的信访事项坚决退回重办,约谈责任单位14次,发出“三项建议”书面函20份。

而在坚决维护良好信访秩序方面,丰都县注重依法处理,鲜明提出“三个不能挑战”,建立政法多部门会商机制,出台依法移送违法信访行为线索实施细则等。

凝聚群众的力量

推动风险早感知、问题早解决成为常态


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

在丰都县包鸾镇,通过院落自选自建自治,探索出让群众当“主角”的新丰院落微治理,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大融合”。

据了解,包鸾镇包鸾坝片区共有4个村,被划分为104个院落。实行院落长负责制,由村民选出院落长,实行“一院一档”规范管理,以和美院落公约为导向建立“积分制”,把村民关注的高频事件如邻里矛盾纠纷、信访问题等纳入“积分”管理,营造向善向上的村风民风。

同时,构建“镇党委—村居党支部—院落”三级服务体系,以院落为单位,积极征求村民对村容村貌提升、庭院美化等事项的意见建议,让院落成为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问冷暖、汇民智的传感器,构建起乡村“快反机制”。院落里还打造了书院13个、议事亭6处,形成村民畅所欲言、联络感情、互帮互助的阵地,做到让群众遇事就找院落长成为习惯,实现了村级事务从“政府管理”到“居民自我管理”。

丰都县优化治理单元,在城区优化网格583个、在农村打造“和美院落”2600余个。建强治理组织,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注册成立养老、家庭教育、新农人等互助会112个,增强家庭兜底能力。创新治理机制,实质化运行“141”智治体系,深化“一院(格)两会三事分流”,95%的群众事务在村级解决。

提升宣传的力量

推动全方位覆盖、分众化宣讲成为常态


“遇到问题还是要依法依理,不要像我这样走了好多弯路……”在丰都县群众信访接待中心大厅里,一位曾经上访17年的彭某如今成了一位法治宣讲员。

丰都县组建了“2+30”县乡两级宣讲团,开展全覆盖宣讲。分众定内容,围绕《条例》所定、干部所需、群众所盼,梳理形成“干部篇”“群众篇”宣讲提纲。以案增效果,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宣讲1200余场次。

下一步,丰都县将以法治化改革成效带动信访工作整体水平提升,为巩固提升全域本质安全水平贡献信访力量。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丰都实践,将信访工作与“一院(格)两会三事分流”深度融合,做实力量下沉赋能基层,全面推动信访工作与社会工作相融互促。建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为解决信访疑难问题提供新路径,加快“疑难信访事项监管事件”平台建设,构建发现、化解、监管、退出闭环机制,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强化业务协同,健全信访与组织、纪检、公安、法院等多部门会商机制,全面提升治理效能,推动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实质解决问题,确保每一件事项都有人管、每一个结果都有人盯,构建信访工作大格局。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丰都县委政法委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