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家庄广播电视台
■曹妃甸名片
曹妃甸区,位于唐山市南部沿海,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先后获评河北省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北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拍摄于2024年7月3日的揽月湾旅游景区。曹妃甸文旅集团供图
曹妃甸自然资源丰富,海、河、湖、岛交相辉映,湿地、滨海资源禀赋天成,是一个诗与远方的美丽佳境。
曹妃甸文化底蕴深厚,曹妃文化、漕运文化、妈祖祈福文化、红色文化、创业文化相互交织。
曹妃甸农特产品丰富,中国稻米之乡、河豚之乡、河蟹之乡、对虾之乡声名远播,获评京津冀“最具魅力旅游区”。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拥浅滩。
独特的自然禀赋,让曹妃甸除了有港口雄踞、厂房林立,更彰显着大海所赋予的独特魅力。
曹妃甸,正如其名字的由来,像一位“有千钧力,亦有万万相”的女子,热烈而又温婉。
碧海云天,潮声入耳,鸥鹭齐飞舞翩跹;平川沃野,地无闲田,炊烟袅袅渔村间……在这里,不仅能发现海滨城市的模样,还能寻到田园乡居的惬然。
目光所及皆风景,且以诗意共远方。曹妃甸正以多元融合的方式,创新打造滨海旅游新场景,让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境,不断衍生文旅消费新业态,持续丰富滨海休闲新体验。
沙滩潮玩,解锁滨海浪漫
“走,看海去!”几乎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有一个关于大海的梦想。
位于曹妃甸新城的揽月湾旅游景区,正是承载这个梦想的地方。
1月4日,唐山市民刘天宇驱车来到揽月湾旅游景区,感受冬季渤海湾的别样风情。
“小时候总听妈妈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因此我特别喜欢吹吹海风、看看海浪。”沙滩咖啡馆里,刘天宇点上一杯热饮,坐到窗前,享受面朝大海的惬意。
2024年12月4日,游客在曹妃甸城市馆欣赏芦苇画作品。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窗外,暖阳斜映,海面闪烁粼粼波光。绵延的金色沙滩上,几个孩子肆意奔跑,追逐着阵阵海浪。
“冬天的海畔,没有夏日的喧嚣,多了一份静谧。”随手拍下这和谐的一幕,刘天宇在朋友圈记录感受。
见证过春潮拍岸,体验过夏日狂欢,感受过海风秋凉,如今又看到了冬日海的安详,刘天宇在这片海滩打卡了四季。
白天推窗见海,夜晚枕涛而眠;沙滩乘风漫步,海上踏浪扬帆……在揽月湾,许多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海上乌托邦”。
拥有总长约12.8公里优质海岸线的揽月湾,是曹妃甸打造的滨海旅游带核心区。
与大海为邻,享休闲之旅。这里,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诗与远方和京津冀微度假滨海旅游目的地——单日游客量达8万人次,2024年共接待京津冀游客近200万人次。
游客络绎不绝,并非仅仅看中这里的“阳光+沙滩”。“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滨海浴场模式,按照‘旅游+’的思路,将体育、传统文化、现代潮玩等元素融入景区。”揽月湾旅游景区负责人何丹说。
沙滩潮玩,解锁滨海浪漫——支一顶户外小帐篷,复刻小说里观海听浪的美好情节;听一场沙滩音乐节,让心情随动感节奏自由狂欢;驾一辆跑跑卡丁车,在曲折赛道上感受耳边海风呼啸……
打破同质化藩篱,突出海湾特色,一个个文旅新场景,让揽月湾变“流量”为“留量”,持续带动文旅消费新增长。
2024年9月的一场沙滩音乐节,让北京游客陈潇将揽月湾列进了自己的“每年必游榜”。
“本打算看完音乐节就返程,没想到发现了‘宝藏’酒店和沙滩集市。住得好、吃得棒,留住了胃更留住了心。”陈潇说。
“跟着演艺游海湾”,揽月湾旅游景区将音乐与文旅、集市、美食等元素巧妙融合,带动了文旅产业综合消费。音乐节期间,曹妃甸新城酒店入住量增幅达20%,餐饮消费额增加40%。
如今的美丽海湾,更是未来的运动海岛。依托“似湖似海、风平浪静”的海面特点,揽月湾正推进“国家海上休闲运动中心”“青岛奥帆培训基地”“运动活力海岛”等全国标杆性体育项目建设,通过打造海洋体育、商业度假、文化休闲、康养亲水四大区域,推进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渤海湾畔,除了旖旎的海滨风景,还有一颗颗待游客捡拾的“珍宝”。曹妃甸城市馆便是其中之一。
与揽月湾相邻,曹妃甸城市馆宛如海水中升起的白色“盐结晶”,处处可见海洋元素。
和其他城市展馆不同,探访曹妃甸城市馆,并非像翻看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而如同拆一座城市的“盲盒”。沙盘模型好似微缩世界,将沧海桑田和未来发展巧妙地融入其中;踏入明珠剧场,仿佛置身神秘的海底世界,环幕投影将蔚蓝深海逼真呈现……每到一处,便会邂逅意外的惊喜。
2024年8月17日,在揽月湾旅游景区举办的2024年中国动力冲浪板公开赛(河北曹妃甸站)中,参赛选手上演水上“速度与激情”。曹妃甸文旅集团供图
捕蟹捉虾,邂逅渔家文化
不食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鲜无味。
2024年12月29日,寒潮侵袭也未能挡住游客詹立军的脚步,一大早他就驾车从唐山市区来到曹妃甸河豚小镇。“我特别喜欢吃河豚鱼,每次来都要吃个够。”一下车,他便直奔熟悉的美味。
詹立军是这里的常客。过去,他仅仅是爱吃河豚鱼,如今已成了河豚鱼的忠实粉丝。“河豚鱼暖了胃,更留住了咱的心。”詹立军说。
“‘渔’是我们这儿的特色,不仅能吃到包括河豚在内的各种鱼,还能钓鱼、体验渔家文化。”河豚小镇负责人孙卫忠说。
曹妃甸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红鳍东方鲀养殖区,河豚小镇所在的十里海养殖场是曹妃甸最大的河豚鱼养殖基地。由于品种纯正,加之采用纯天然绿色养殖技术,这里产的红鳍东方鲀肉质细腻、滋味鲜美。
让食客变为游客,河豚小镇在“渔”字上做足了文章。
街道旁,一幅幅精美的河豚鱼3D画惟妙惟肖;池塘边,游客拿着简易鱼竿体会钓“楞蹦鱼”的乐趣;餐厅里,一摸就会鼓成球状的河豚鱼成为游客们争相合影的“明星”……在这里,不仅美食与美景融为一体,渔乡风貌、渔业风光、渔家风情更是融为一体。
作为集渔事体验、餐饮、特色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综合体,2024年以来,河豚小镇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营收300万元。
从河豚小镇出发,一路向西,行至滨海湿地旁,便可见国内首家渔文化主题乐园——多玛乐园。
拍摄于2024年6月15日的揽月湾旅游景区内的城堡造型建筑。曹妃甸文旅集团供图
这个占地2500亩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共有六个主题园区,除了包含多种传统捕鱼项目,还集自然风光、科技创新和亲水体验于一体,将传统渔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电动抓鱼机、压力式游鱼捕捉智能装置……融入机器视觉、无人驾驶、智能控制、VR等先进技术的捕鱼设施,让游客乐享与高科技“并肩作战”之趣。
“多玛乐园的50多个游乐项目,全部由我们自主研发、建造、试验,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多玛乐园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金说,通过技术加持,多玛乐园创造出“钓鱼不用钩,挖蛤不看潮,摩天轮上做鱼疗,死海池中睡大觉”等一系列休闲渔业新玩法。
包括河豚小镇、多玛乐园在内,曹妃甸已建设各种文旅休闲项目23个,总投资50亿元,全域旅游业态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出海喽!”百舸争流劈碧浪,千帆竞发鱼满舱。
跟随经验丰富的渔民,坐上“战功赫赫”的渔船,到海上撒两网,是渔家文化另一种体验方式。
船上渔人欢笑,岸边炊烟升起。拎上收获的“虾兵蟹将”,一头扎进大排档,体验大海与火焰的“激情碰撞”。
柔软鲜嫩的海鱼、Q弹肥美的牡蛎、肉质紧实的大虾……“第一鲜”让唇齿留香。
从下手捕到动筷吃,游客仿佛掉进了海鲜的“温柔乡”,口中四处“流窜”的鲜味,扫清一天的疲惫,让“渔家之行”的记忆只留下美好。
农趣村游,放飞田园梦想
“村里竟然有个游客服务中心。”在曹妃甸区第九农场李家房子村,这已不是啥新鲜事。
走进村庄,只见灰瓦白墙上,葡萄串、油桃等水果画惟妙惟肖。
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桃萄水镇。
一排排整齐布列的水果大棚、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柏油路、一片片古风古韵的文旅休闲景观,构成宜居乡村最美画卷。
1月4日,原本冬闲冷清的村庄,却热闹非凡。数十名周边游客驱车至此,只为采摘刚成熟的铁皮西红柿。
大棚内,整齐生长的铁皮西红柿个头圆润饱满。游客手拎小筐,挑选心仪的果实,相互比较谁采得又大又好,不时传来阵阵欢笑。
“全村一共366户1085人,每年都能吸引游客10万多人次。”看着游客收获满满,李家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刘佳光喜笑颜开。他说,桃萄水镇的“流量密码”在于,城里人有着田园梦。
2024年9月7日,揽月湾沙滩音乐节现场。曹妃甸文旅集团供图
在城市的喧嚣中,越来越多人渴望一片宁静的田野,一片能够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绿色空间。
看中这一机遇,近年来李家房子村开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前,村里仅有水稻和旱田,村民和村集体都收入微薄。”刘佳光说,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建起千余座高标准温室大棚,大面积种植油桃、葡萄等水果,如今全村大棚水果年产量5000多吨,年效益8500万元。
“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李家房子村按照农田成景观、农居成景点、农村成景区的思路,高质量建设了以民俗文化为核心,以乡村休闲度假为基础,以农事体验、健康果蔬采摘等旅游活动为特色的桃萄小镇。
田园观光、休闲采摘、沿河垂钓……在这里,不仅能品农趣,还能观拱桥、长廊、荷塘、凉亭等江南水乡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地处滦河下游,曹妃甸也是河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每至秋季,曹妃甸区四农场聚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金灿灿的稻田旁,都会坐满钓蟹的游客。他们手持简易钓竿,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静待河蟹上钩。
“上来了,上来了。”看到螃蟹被钓上岸,该合作社理事长韩建明比游客更加开心。
“为了带动农户增收,近年来我们依托水稻生态种植技术,采用了稻蟹、稻虾、稻鱼立体种养模式。”韩建明说,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在稻田间开辟观光长廊和稻田画,沿途设采摘园、垂钓园,吸引京冀游客到来。
在韩建明的带动下,曹妃甸涌现出了“渔蟹稻香园”“稻咖农场”等集观光、研学、垂钓、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稻米乐园”,成为周边游客新打卡地。
相关
“花样”文旅推介吸引八方游客
文旅资源推介进承德,共建“山海情”;魅力曹妃甸、大美张家口,携手开新篇;曹妃甸文旅集团“牵手”北京城市副中心,签订客源互送等协议……2024年入冬以来,曹妃甸“文旅人”一直忙着“走出去”。
“文旅推介‘走出去’,才能让八方游客‘走进来’,进一步了解曹妃甸,从而爱上曹妃甸。”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齐瑞东说。
冬季旅游,淡季不淡,除了高品质文旅项目和多彩文旅活动,广泛有效的文旅宣传很关键。
从站上舞台推介文旅资源,到走进直播间推销特色好物,齐瑞东几乎成为一名“网红文旅局长”。他说,“线上直播+线下引流”,推介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引来“泼天流量”。
在曹妃甸,投身文旅推介的并非只有“正规军”。
2024年4月2日,争做“曹妃甸文旅推介官”高校行系列活动在河北科技学院启动以来,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已累计向近100名大学生颁发“曹妃甸文旅推介官”证书。
“我们将聘请300名大学生作为‘曹妃甸文旅推介官’,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能力强、熟悉自媒体、了解青年人旅游喜好等优势,创作发布曹妃甸文旅相关社交媒体作品。”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宣传和对外交流合作科负责人吴金娜介绍。
为不断扩大“朋友圈”,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打造了曹妃甸文旅融媒“中央厨房”,搭建媒体传播互联生态系统,实现文旅宣传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全力提升文旅宣传传播力。
到了曹妃甸要去哪玩、怎么玩?“一部手机游曹妃甸”帮您搞定!让旅游品牌迅速进入消费者视线,曹妃甸区文旅部门在营销方面做足功课,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推出咨询、导览、导游、导航、分享评价、实时信息推送及门票(酒店)预订等全方位智慧旅游服务,同时将特色餐饮店面、美食、文创产品等内容纳入,游客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了解当地特色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