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联合国会议上公开表示:“拉丁美洲是拉美人民的家园,不是任何国家的‘后院’。”并强调中国将永远是拉美可信赖的朋友和伙伴。
【王毅外长不点名批评美国】
尽管王毅外长并未直接点名美国,但其话语所传递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对拉美地区的霸权主义行径,主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正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因此王毅外长的这番话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中国外交立场的表述,更代表着联合国作为国际多边机构,在维护各国主权和反对霸权主义方面应当发挥的作用。
可以说,这次发言为拉美国家提供了一种“道义上的后盾”,让他们在面对美国的政治胁迫时多了一份底气。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后院”,不仅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事务横加干涉,还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威慑等手段,迫使拉美国家听命于华盛顿。
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更是不断加强对拉美的施压,比如此次特朗普上台之后不久,就向巴拿马施压,企图抢夺巴拿马运河的所有权,还曾威胁称要使用武力“夺回巴拿马运河”。同时还在非法移民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甚至给被遣返的拉美移民戴上手铐脚镣,严重侵犯人权。
【特朗普威胁用武力夺巴拿马运河】
除了政治胁迫和经济盘剥,美国还不断渲染所谓的“中国挑战”,试图挑拨中拉合作。新任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上任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拉美,并在多个场合提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刻意炒作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5G建设等问题带来的所谓“威胁”,试图逼迫拉美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然而,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拉美国家对美国的霸权早已心生不满。近年来,多个拉美国家公开反对美国干涉内政。
不久前,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长期以来在拉美地区制造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并指出美国对拉美的制裁和掠夺政策,才是真正导致“移民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去年8月,墨西哥总统洛佩斯直接表示:“我们不是任何国家的殖民地,美国必须学会尊重墨西哥主权。”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玻利维亚政府等多个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发声,谴责美国的干涉主义。
在美国的霸权压力下,拉美国家虽然敢于发声,但在经济上仍然受制于华盛顿的影响。然而,随着中国与拉美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另一种发展模式。
【中企高质量承建秘鲁钱凯港】
数据显示,中拉年度贸易额已接近5000亿美元,中国稳居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并在巴西、智利、秘鲁等国占据首要贸易地位。
在基础设施合作方面,中拉成果尤为亮眼。例如秘鲁的钱凯港项目,该港口投入运营后,将把秘鲁至中国的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每年带来约45亿美元经济收益,同时创造超过80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比之下,美国对拉美的政策更像是一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敷衍。尽管美国宣称要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但除了军事干预、政治施压和经济制裁,美国并未提供任何实际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毅外长的发言无疑为拉美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中国不是强加意志的霸权,而是倡导合作共赢的伙伴。这种对比让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愿意与中国深化合作,并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独立地做出决策。
可以预见,王毅外长这番铿锵有力的表态,不仅为拉美国家提供了信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
面对美国的霸权和胁迫,世界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单极格局,拉美国家也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棋子。中国的声音与行动,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