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本来不想再说,但昨天看到一位县内作者写的文章,又勾起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之所以看了文章又有了想法,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中披露了基本接近事实的真相——完全不同于官方通报内容的真相!
网传的消息是:域内东南某地一小学教师因末位淘汰去世。
官方通报说的是:2025年2月12日下午,百里路小学一教师在教室不幸离世,我们对此深感痛心,并向家属表示深切哀悼和慰问。事发后,鹿城区教育局第一时间成立相应工作组,协助家属做好善后工作,同时对网民关注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经深入核查,网络上有关“教师考核末位淘汰”“当众斥责教师”“在黑板留文字”等信息不属实。现该教师已入土为安,我们呼吁广大网民充分尊重逝者、尊重家属,避免传播不实信息。
请问通报炮制者:既然网传种种信息不属实,那么属实的种种信息是什么呢?
通报所述内容,只陈述了三个客观事实:时间是2月12日下午,单位是百里路小学,事件是教师在教室不幸离世,结果是该教师已入土为安!
好一个“入土为安”!好高的善后工作效率啊!
有一首歌叫《何不潇洒走一回》,还有一首歌的《不白活一回》。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蛇年的元宵节,在教室这个不该出事的地方,“不幸离世”,网传消息被判定不实,属实的消息官方又没发布,仅一个“入土为安”就把一个人给打发了?
咱就纳闷了:2月12日,农历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我们国人的传统,元宵节过完,正月十六,老李老马还要再歇一天,这年才算真正过完了,民间有“老李老马歇十六”的俗言!
这个时间,不要说是小学了,就是初中高中,也还没有开学!因为这些年春节后开学的时间,最早也在正月十六!也就是2月13日!
既然学校没有开学,学生没有到校,那么这位教师,怎么会在教室遭遇不幸,离世了呢?
想来想去,可能只有一种情况:为了正月十六准时开学,学校组织教师提前进入角色,以便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而这开学准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总结上学期工作,收身收心,做好开学动员。总结工作的官方套路多半是,公布上学期学生考试成绩或教师考核成绩,奖优罚劣,以便扬先促后!
事发单位是小学,这里边的问题就更大了!因为这些年,国家实行“双减”政策,小学是根本就不允许学校组织考试的,考试也是绝对不允许按照名次排位的!没有考试,何来成绩?没有成绩,何来考核?没有考核,何来“末位淘汰”?
——看起来,事发学校的领导并没有遵守全域自上而下都在实行的“双减”政策,不但在上学期末,也就是寒假放假前违规组织了考试,而且按成绩排定了学生的位次,而且按学生的成绩考核了教师的工作业绩!
事发地点是教室。而且是学校还没有开学、学生还没有到校的空教室。我们常说,校园是一方净土,教室更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最安全、最温馨的地方!因为教室不是核武库,也不是军火库,也不是弹药库!你说一个女教师,在没有学生的空教室,怎么可能会遭遇不幸?可能会遭遇怎样的不幸?
按照常情常理常识(也就是这两年颇为流行的“三常推理”)来推测的话,教室里也就四面墙,两根梁,一个屋顶、一块地板,屋顶上最多吊两个电扇,也可能教室角落里安有空调;地板上放有四五十套课桌凳,前墙上有一块黑板,后墙上有块黑板报,四周还有几块标语牌;讲台上有一张讲桌、墙角可能还有一个饮水机,——除此之外,以俺的想象力,实在想不出教室里可能还有其他的设施了!
那么,这些常规的教育教学设施,哪一种是导致教师在元宵节这个特定的开学时间节点,在教室这个特定的事发场所不幸离世的凶器呢?
莫非,这位教师是班主任,在整理教室、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不慎发生了高坠的意外?
还是校长在之前召开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宣布,给上学期考核优秀的教师每人发了10万元奖金,这位老师大喜过望,一激动,发生了严重的中风,或是脑梗、脑溢血,或是心梗?
还是教师突然受了什么意外刺激,恐怖绝望,意外撞墙而死?
还是如网上所说:这位老师曾经是优秀教师,上学期中途接了个差班,学生难管,成绩难以大幅度提升,期末考试班级成绩不理想,教师考核,事发教师成绩排在末位,校长当众斥责,并发布了“末位淘汰”的政令。这位教师在会上聆听领教了这一切,心情黯然,一时想不开,走了极端,“自挂东南枝”,然后就被人“入土为安”了?
事实既已如此,我们就再来谈谈“末位淘汰”的问题!
人以类集,物以群分。在现代人类社会的管理学中,无论是运用哲学中的方法论,还是运用专业技术中的统计学,列表排序,永远都是处理一个群体行为最便捷的方法。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来说,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最不能用某种量化指标来判定其优劣的,更不能用称来称,用斗来量的,所以,列表排序更是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但现行教育体制中,无论是各级教育行政领导,还是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除了教育教学成绩,似乎对其它一切都不感兴趣!只要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考试成绩理想,那么,从教师到学生就都是优秀的、努力的、好样的、最棒的!否则,一切都讲说不起,也就是免谈、没资格谈!
学生是人,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他的一切,似乎在上述前提下都不再是问题!
可当下的教育现状是什么呢?在高强度的学海、题海战术下,背上的书包越背越沉,鼻梁上的眼镜片越戴越厚,以至于学生的脊背越来越弯,体质越来越弱!
参加完中招考试顺利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在高中开学后的军训中,30分钟的军姿站不了,一场两个小时左右的露天开学典礼坚持不下来,更不要说有些学生在正常的两课一操中,跑着跑着一头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就要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和学习场景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就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就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就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各样、异彩纷呈的探索自然活动!
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生动鲜活的各种生活、实践、学习的场景、活动和过程,育人、育才要重视的,应该就是关注这个过程,而不是只注重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各种各样考试的那个成绩、那个结果!也就是从0到9这十个自然数的排列组合!
有时候想想,当教师、干教育一生、一辈子,真够悲哀的!为什么?
当农民,年年季季,关注的是庄稼的长势,松土、施肥、浇水、除草、灭虫……最后迎来丰收的喜悦!
当工人,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从流水生产线下来,一滴汗,一滴水,自始至终,不折不扣,最终收获成品的喜悦!
似乎其他各行各业从事的工作,注重的都只是整个的过程,到最后水到渠成,自然迎来丰硕的收获!
好像只有教育这个行业,是唯一一个可以反反复复的行业!不太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容安排是否科学,方法是否得当,知识是否掌握,能力是否养成,技能是否具备,只恨不得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恨不得一天24小时学生全部用来学习,恨不得每次考试每个学生每个学科都考满分!
以至于老师们私底下都在讲:这就像喂猪!不关心小猪娃吃的啥,怎么吃的,吃不吃得饱,只关心小猪娃长多大、长多快!隔两天钩住称称,过两天钩住称称,——不说小猪娃茁壮成长了,光折腾就把它给折腾死了!
只要有考试,必定有评比!评学生,评老师。评学生的极端做法是按照成绩排定学生座位:把学生全部轰出教室,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叫一个,进一个,想坐哪里就坐哪里;评教师最惨烈的办法,就是这一次闹出惊天动地大动静的所谓的“末位淘汰”!
这合理吗?学生是分班分的,分班也是相关处室相关领导按照成绩“科学搭配”后由班主任抓阄抓的——这已经算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了!但问题是,一次或几次成绩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不是全部!再说学生是人,其学习态度、学习状态等等是随时会改变的!
更不要说有些领导自以为高明,置上级政策规定于不顾,随意分快慢班、宏志班和普通班、清北实验班和普通班等等,尤其是哪位领导如果想整哪位教师,就可以随时给你个差班、慢班,让你不长时间就崩溃、就发疯!你找谁说理去?
既然当下的风气如此,教师们所能做的,就是据理力争!像焦十七中的姚艳艳老师那样,依法维权,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而不是像这位小学教师这样,像因评职称就随随便便把自己给打发了的王老师那样!
说实在的,在长达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笔者也是和校长拍过桌子的人!那时候,年轻气盛,在乡下某初中带毕业班的时候,有一年,临近中招的前两三个月吧,校长头一天把自己兼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的班主任推给了我,结果,第二天早上出操,他就掉头说我带的班级跑操秩序不好!校长绝对是一流的好校长,也是我非常尊敬的老领导;班级也是正常班级,我任着语文课,师生关系融洽。但这件事我就是气不过!
那时候流行考中师中专,拍过桌子之后,我便全身心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那一年的中招考试,全镇共有九个中师指标,单那一班就考上了4个还是5个,记不清了!有一家姊妹俩都在那一班,双上考上了中师!
平生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打着职称评定、末位淘汰、优化组合、县管校聘等等所谓的教育改革旗号,出租权力,给自己谋取私利的那些小人们!
不知道局长、校长大人们是否明白:只要排序,就必定有末位,但末位不一定就差,末位不一定要淘汰!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域内四大发明、四大美女、考古十大发现、四大名著等等,哪一种排序没有末位?哪一种末位和第一位性质不同?更不要说,在中高考录取过程中,压线的末位不但淘汰不了,而且还是最最幸运的那一位!
所以,千万不要拿自己的愚昧无知当作尚方宝剑,当作管理规章制度,当作政令去执行!没有人和你较真的时候,你是领导,脸上有光;一旦有人和你较起真来,分分钟让你下不来台,让你颜面扫地,让你脸上无光!
有思想可以当一位好校长,没思想,有情怀也可以当一位好校长!怕的是有人既没有思想,也没有情怀,只有简单粗暴、愚昧无知!这样的话,分分钟你就能把事情搞砸,搞砸的事情也能让你名扬天下!就像白里路小学的这位校长一样!
这真应了那句话:好事不出名,坏事传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