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2月18日和20日,菲律宾两次出动飞机,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特别是18日,菲律宾飞机还进入了黄岩岛领空,并且违反飞行安全基本规则,多次改变飞行高度,近距离穿越 我在空中正常巡逻直升机的航线,差点造成两机相碰的危险局面,遭到中国海空军警告驱离。大家可能很奇怪,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正在改善,乌克兰已经是美俄桌的一道菜,菲律宾现还在频繁挑衅中国,难道就不怕成为大国博弈的一枚弃子吗?



在当前国际局势下,菲律宾持续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发起挑衅,背后存在多重动机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

首先,对美国战略转向亚太还抱有期待。最近我们看美俄关系回暖,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结束俄乌冲突从欧洲抽身,集中资源应对中国,菲律宾在这个时间点上挑衅中国,是主动想让美国把菲律宾当成亚洲遏制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向美国示好,递投名状。菲律宾此次行动中,飞机搭载了一批西方记者,维权是假,宣传是真,就是通过拍摄被中国军机驱离的画面 制造舆论攻势,塑造所谓的“受害者”形象,为美国介入南海提供借口。美国驻菲大使卡尔森也公开谴责中国“危险动作”,并且用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向中国施压,显示菲律宾的这次行动产生了一些效果。



其次,应对国内政治紧张转移矛盾。目前,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紧张,马科斯不仅受到反对党的抨击,与副总统的矛盾也越来越公开化,双方已经撕破脸。现在菲律宾国内正在进行中期选举,老杜特尔特抛出了马科斯家族受贿案,让马科斯十分被动。如果执政党失去在国会的多数议席,就意味着马科斯下次大选肯定没戏。通过炒作南海议题,马科斯企图转移国内经济和社会矛盾,转移民众对贪腐案的注意力。



但是,马科斯拿南海问题做文章,真的能达到目的吗?恐怕这是他严重的战略误判,这里主要有两大误判:

一个是对美国可能支持的误判。认为这个时候挑衅中国能获得更多支持,误判美国会加大对南海的介入力度。然而,我们说今非昔比,再次执政的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的内政、外交路线是完全不同,尤其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的非常充分,特朗普政府甩开乌克兰,直接与俄罗斯谈判 结束俄乌冲突,向乌克兰施压接受割地求和,要求以稀土等矿产资源抵偿美援债务。有西方媒体甚至称,美国的矿产协议比一战德国签署的“凡尔赛协议”还要严苛。可见,美国可以为自身利益抛弃任何盟友,如果菲律宾继续充当美国“马前卒”,一旦中美博弈升级或美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菲律宾很有可能将面临被抛弃的风险。这次美国对中方的驱离行动仅作口头谴责,未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在南海问题上的实际投入也显示出疲态。正如中国外交部多次警告,依赖域外势力只会让菲律宾陷入“安全困境”。



另一个是对中国维权决心的误判。我们知道,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已形成常态化机制,包括划定领海基线、海空联合巡逻等。尽管菲律宾多次挑衅,但中国始终保持克制,依法采取跟踪监视和警告驱离,没有让事态升级。但菲律宾总是把中国的克制视为有所顾忌,认为中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误判只要国际舆论压力加大,中国就会在南海问题上让步。



菲律宾的挑衅行为本质上是想利用大国博弈的投机策略,但它低估了中国的维权决心,也高估了美国支持的可靠性。乌克兰的教训表明,夹在大国博弈中间的小国,如不能审时度势,仅依赖外部势力终将会沦为弃子。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必须要灵活而务实。对于菲律宾来说,继续挑起事端终究不是明智之选,回归理性的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我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奉劝菲律宾切莫因一时错判形势 而陷于孤立,把自己变成大国餐桌上的一道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