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月21日刊发题为《中国的歼-35A战斗机——为美国空军敲响的警钟?》的文章,作者是布兰登·韦彻特。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的空军实力已经赶上美国。通过在技术上不断的迭代改进,他们已经表明,歼-20“威龙”第五代战斗机总体上同美国空军的F-22A“猛禽”战斗机一样具有竞争力——尽管在技术上不如后者先进。如今,可与美国F-35“闪电”Ⅱ战斗机媲美的中国歼-35A战斗机也已亮相,它同样给观察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已经相当成熟,能够像生产香肠一样批量制造出最先进的系统。而与中国不同,美国研发一款军机需要耗费数年时间。

中国有能力为几乎任何先进平台提供资金支持并实现规模生产。尽管西方许多人指责中国只是模仿者而非创新者,但在过去十年里,这种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在某些关键战略领域,中国不仅能够大规模生产出可以模仿美国技术能力的系统,而且已经开始创造性地开发自身独特的技术能力。

歼-35A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印太地区,它会从根本上打乱美军的空中优势战略。美国空军上将吉尔马里·霍斯蒂奇在2013年对“空中优势”做了最恰当的描述,即“在空中不受挑战、至少不受限制地开展行动的能力”。中国的歼-20和歼-35A,再加上它们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同美国生产能力的缺乏和僵化的防务采购体系形成鲜明对比。有鉴于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空中优势已然成为过去。

就像美国的F-35项目一样,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歼-35项目,服务于中国的多个军种。歼-35旨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务,歼-35A则被设计为一款陆基第五代隐形战斗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务。

歼-35A在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首次隆重亮相。就歼-35A而言,很明显中国在隐形军用飞机技术方面已经赶上美国(尽管华盛顿并不承认)。这是一款中型双引擎隐形战斗机。它将在作战中配合歼-20战斗机。

歼-35A具备多项低可探测性特征,以尽量减小雷达反射截面。这些特征包括边缘对齐的控制面,带有弯曲的S形导管的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以保护发动机叶片不被雷达探测到,还有无缝、保形的表面处理。大多数独立分析人士已经证实,歼-35的隐形性能与F-35相当。

歼-35A配备两个涡扇-19“黄山”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推力超过10吨,并且有可能具备全向推力矢量控制潜力以增强机动性。因此,这款飞机与F-35的单引擎设计不同,这或许会使歼-35A具有更强的机动性。此外,据估计,歼-35A的最大速度约为1.8马赫,在需要补充燃料之前,作战半径可以达到大约750英里(约合1200公里)。

就像F-35一样,设计歼-35A的目的是与中国的其他军事资产——如无人机或歼-20——协同作战,在空中形成一条“杀伤云链”。

中国对歼-35A的真实能力一直高度保密。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无论这款战斗机是否与美国的F-35水平相当,任何与美国的冲突都将在更靠近中国的地方展开,这会给中国带来决定性的优势。而且,数量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中国显然有能力大规模生产这些飞机。这意味着美国人处于决定性的劣势。

卢克空军基地的一名F-35飞行员曾告诉我:“美国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他们的空军陷入大规模作战。”事实可能证明,当与中国在印太地区的综合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相结合,中国的一些武器系统会在击败曾经不可战胜的美国军队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而歼-35A正是这样的一种武器系统。(编译/朱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