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浪费三年的创新时间,换得占领的乌克兰土地“落袋为安”,那么普京政府可能得不偿失。因为大国竞争涉及到方方面面,军事斗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想到这一点,我们不禁为俄罗斯的未来捏把汗。
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2月21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作为乌克兰战争和解的一部分,俄罗斯或放弃被美欧冻结的3000亿美元的资产。这些资产以政府债券、股票等形式存放在美欧的金融机构,受俄乌战争影响,俄方失去了提取的自由。
报道还指出,俄方希望将冻结的资金一分为五,其中五分之四用于乌克兰战后重建,剩余部分用于马里乌波尔方向。如果上述消息被俄方承认的话,那么将意味着美俄谈判取得了初步成果,俄方为了消弭战争开始做出让步。
可能有网友问了,以俄罗斯“既要也要”的性格,断然不会开“用本国资产资助敌国重建”的先例,这当中肯定存有猫腻。事实是:俄方可能打不动了,俄方的政治方向被迫转向,开始考虑如何参与到中美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当中。
俄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伊戈尔·尼古拉耶夫告诉媒体,当前俄宏观经济亟待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存在着冲突和脱节,俄罗斯经济过于依赖政府投资和军工产业,使得国家失去了创新和经济多元化。
数据应该不会作假。俄统计局统计,2024年居民日常食用的肉奶蛋、蔬菜水果等商品的价格上涨了20%—50%。俄方作为土豆生产大国,土豆的全年涨幅超过了90%,反映在消费层面,居民的荷包开始缩水,俄罗斯很多企业失去了订单。
在自身消费日益虚弱,货币流动性趋于枯竭的情况下,俄罗斯就只能寄希望外方扩大投资,但是很可惜,中国“不配合”,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企业数量超过了俄罗斯本土,中哈关系似乎强于中俄关系。
这些都是消耗战引发的后果,在战争期间大家不怎么觉察,但是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地区趋势趋于稳定,冲突日益弱化,世界会自然而然的关注到俄罗斯的经济,毕竟俄罗斯坐拥世界最大的领土,俄罗斯的影响力不可能被忽略。
谈三个观点。
其一、俄罗斯想控制乌克兰被战区难度超乎想象。
且不说西方能解冻多少俄罗斯资产,就普京政府为平息乌东地区的自杀式袭击等不确定性事件,就可能让自己疲惫不堪,顾首不顾尾。普京政府总不能认为,泽连斯基就此服软,以签订卖国条约,换得战争的永久冻结。
这种情况类似于前苏联和美国相继占领阿富汗。
虽说苏美前期获得了地区控制权,但因为阿塔等组织的不断骚扰,导致战后为维持治安花费的成本节节攀升。最终两大帝国迫于压力,不得不撤兵,给自己留下了一身的伤。
其二、俄罗斯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过去的三年,鲜有俄罗斯创新的新闻出现在媒体端,取而代之,俄罗斯兵锋日盛,持续攻城略地。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应该知晓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领域落后中美可能引发的后果。
但是很遗憾,俄罗斯可能得到了芝麻丢失了西瓜。这种源于对中美科技实力的忌惮,会让俄罗斯内心变得扭曲。要不然俄美刚开启谈判,普京就着急呼吁西方资本进入俄罗斯,帮助俄罗斯发展。
其三、俄乌战争不可能以普京预期的方向发展,更不会草草结尾。
虽说美国“违背”了承诺,开始和俄罗斯主动接触,但明眼人清楚,特朗普志在通过谈判获得利益,让美国收回面向乌克兰的巨额投资,至于其他的可能就走一步算一步了。
意思是,特朗普认定俄乌都是“大鱼”,都有油水亟待榨取。
于是乎,美国不顾吃相,威逼乌克兰签订“矿产的50%归美国所有”的不切实际的方案,而对于俄罗斯,美国很可能将自己和盟友冻结的俄罗斯超过3000亿美元的资金全部归自己所有。
美国贪娈无度,反复无常,作为美国的朋友—欧洲,自然不会允许美俄背着自己在俄乌问题上达成妥协。可以预见:欧洲将做出反击,给到乌克兰史无前例的援助,以回应特朗普的“亲俄”行为。
总之,现在就认为乌克兰战败,俄罗斯胜利,是不合时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