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影坛,被一个脚踩风火轮、身披混天绫的叛逆少年彻底点燃。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首周,单日票房以十亿为单位疯涨,短短半个月全球总票房冲破123亿,直接掀翻《狮子王》《冰雪奇缘》等国际巨头,登顶全球动画电影历史冠军。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部完全由中国团队打造的动画,竟在全球影史票房总榜上飙至第8名,将《侏罗纪世界》《速度与激情7》等好莱坞大片甩在身后。

就在全网为“中国动画崛起”狂欢时,导演饺子却突然宣布:闭关!

他拒绝所有采访,解散宣传团队,甚至连社交账号都设置成“仅半年可见”。这位缔造票房神话的“国漫教父”,转身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只留下一句:“江湖路远,咱们《哪吒3》再见。”这操作,让所有人懵了。

要知道,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横空出世,狂揽50亿票房时,饺子就玩过同样的“消失”。



别人追名逐利,他偏要激流勇退。这背后,藏着一个“反骨仔导演”与命运死磕的真相。

第一,打破成见的人,注定活得“不守规矩”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生于四川泸州一个医生家庭。

父母是医院职工,从小对他寄予厚望:好好读书,考上医学院,子承父业。但他心里始终烧着一团火。

小学课本上涂满漫画,高中偷偷攒钱买《七龙珠》,大学报考华西医科大,却总在解剖课上走神——满脑子都是《大闹天宫》里孙悟空的金箍棒。

大三那年,朋友推荐的一款三维动画软件MAYA,彻底改写他的人生。



白天啃医学教材,晚上熬夜学建模。同学们准备考研时,他却在宿舍搞出第一部动画短片。教授气得拍桌:“不务正业!”父母更是连夜赶到学校:“学医才是正经出路!”

2003年,他按父母意愿毕业,进入药企当白领。

可坐在办公室里,他感觉自己像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一年后,他做出惊世骇俗的决定——辞职,回家啃老做动画!



那年他24岁,没存款、没经验、没人脉,只有母亲每月1000元退休金支撑。全家挤在按揭房里,顿顿吃超市临期菜,三年没买过新衣服。亲戚骂他“废物”,朋友劝他“清醒”,连最铁的哥们探访后都摇头:“你好自为之吧。”

但母亲说:“我儿喜欢的事,砸锅卖铁也要做。

第二,死磕到底的人,终会等到自己的“混元珠”

宅家三年零八个月,饺子把自己逼成“全能战士”:编剧、分镜、建模、特效……全凭一台二手电脑死磕。

2009年,他交出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这部反战题材作品,没有明星加持,没有资本炒作,却横扫全球30多个奖项,连柏林短片电影节都为他亮起最高荣誉。业内惊呼:“中国出了个动画鬼才!”



但荣耀转瞬即逝。彼时的国产动画,仍被贴上“低幼”“赔钱”标签。投资人一听“动画电影”就摇头,甚至有骗子打着“合作”旗号,忽悠他当免费劳动力。为活下去,他成立工作室接广告外包,看着同行一个个转行,他咬牙硬扛:“只要不认命,魔丸也能成英雄。



命运的转折在2015年到来。彩条屋影业CEO易巧,偶然看到《打,打个大西瓜》,连夜飞往成都。两人在小茶馆聊到凌晨,易巧当场拍板:“我给你五年时间,钱管够,只求做一部真正属于中国的动画。”



饺子选了“哪吒”——这个被误解千年的悲情英雄。

第三,极致变态的“死磕”,才是中国动画的“风火轮”

《哪吒1》立项时,中国动画工业近乎荒漠。好莱坞用成熟流水线两周搞定的特效,国内团队得从零写代码;国际大片豪掷千万美元开发专用软件,他们只能人海战术硬扛。

为还原“山河社稷图”的奇幻世界,饺子带团队画了1000多版场景设计;为让申公豹变身镜头多0.5秒细节,外包特效师被逼到辞职跳槽,结果新东家接的还是同一项目……最穷时,连动作指导都请不起。



饺子亲自上阵演哪吒踢毽子、太乙真人醉酒,动画师边拍边笑:“导演疯起来比哪吒还魔性。”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烟熏妆、鲨鱼牙的“丑哪吒”起初被群嘲,最终却用50亿票房打破所有成见。观众哭着走出影院:“这是我见过最中国的英雄。”

庆功宴上,投资人举杯欢呼,饺子却躲进洗手间抽烟——他满脑子都是《哪吒1》删掉的那段“宇宙坍缩”特效:“钱不够,做不出来……下次必须更好。”



第四,闭关五年,他把自己炼成了“莲藕身”

《哪吒2》制作堪称“地狱难度”。1900个特效镜头,10000多个特效元素,光是“四海龙王决战”的2亿人物同屏,就烧坏三台顶级服务器。为呈现“剔骨削肉”的震撼,单是10秒镜头就磨了整整一年——哪吒身体碎裂成600多块,每块都得单独设计运动轨迹。

闭关期间,饺子变态到连配音演员吃薯片都要管:“嘴巴动起来和台词对不上!”团队吐槽:“他像哪吒一样,把所有人都逼上绝境。”

但正是这种疯魔,让《哪吒2》实现全面进化:

四海龙王打破“男性霸权”,西海龙王以女性形象登场;



李靖夫人不再叫“殷氏”,而是拥有独立姓名的“殷十娘”;



太乙真人的“川普”、申公豹的结巴,方言梗让神仙接足地气;



甚至小兵甲身上的锁链晃动,都藏着物理引擎的顶级算法……



2025年春节档,《哪吒2》正面硬刚好莱坞。上映首日票房破9亿,北美、日韩、欧洲院线紧急加排片。BBC发文惊叹:“中国动画正在改写世界电影规则!

第五,爆红时转身,他参透了“天道”

当所有人在庆功宴上狂欢时,饺子再次消失。

这很“饺子式”——《哪吒1》爆红后,他就推掉所有综艺邀约,连央视采访都求“给脸打马赛克”。



这次闭关前,他在内部信写道:“《哪吒2》的成功,是4000名中国动画人拿命换的。但若沉迷掌声,便是下一个‘仙翁’(电影中反派)。中国动画真正崛起,不是靠一两部爆款,而是让行业像芯片一样,不再被‘卡脖子’。

这五年,他悄悄布了更大一盘棋:

联合中科院开发国产动画引擎,打破西方软件垄断;

在成都、杭州建动画人才基地,从高中开始定向培养;

将《哪吒2》1900个特效镜头分解成教学案例,免费开放给行业……



有人问他:“不怕被后来者超越吗?”他答:“若真有人能超越我,说明中国动画赢了。

第六,哪吒闹的不是海,是中国人的“文化天命”

《哪吒2》上映后,发生两件意味深长的事:

一是“户口争夺战”:天津文旅晒出“陈塘关遗址”,安徽搬出《封神演义》古县志,四川亮出哪吒行宫千年香火……各地疯狂抢“哪吒故里”,景区凭电影票根免费游。

二是“香港连夜改排片”:港澳院线原计划排500场,结果预售票1小时抢空,紧急加至800场。IMAX厅票价炒到2800港币,观众说:“看完终于懂,为何这叫‘中国第一动画’。”



这些荒诞与荣耀背后,藏着更深的时代隐喻:

当饺子用五年时间死磕一个镜头时,华为正悄悄攻克5G芯片;

当《哪吒2》全球票房登顶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横扫慕尼黑车展;

当四海龙王被重新诠释时,故宫文创、敦煌数字展正在颠覆千年文化表达……



饺子常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何尝不是今日中国的注脚——从动画到芯片,从新能源到AI,曾经被成见压制的领域,正逆天改命。

结语

《哪吒2》结尾,少年踏浪而立:“若天理不容,我便重写这天理!

银幕外,45岁的饺子早已白发丛生。他办公室挂着一幅字,来自《哪吒1》编剧易巧:“高山不语,静水流深。”



这世上从没有横空出世的神话,只有死磕到底的凡人。

截至2025年2月23日0点,《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突破133亿元

当所有人盯着票房数字时,那个“不守规矩”的导演再次转身。

他要去打更大的“西瓜”——用中国动画,造一个从未有人见过的神话宇宙

欢迎“转发”、“评论”、“关注”我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