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2月22日,特朗普在美国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的言论,再次让人看到了这位前总统在全球舞台上操纵美国外交政策的冷酷与无情。在他的演讲中,特朗普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将要求乌克兰交出“稀土、石油和任何我们能得到的东西”,以此“收回”美国对乌克兰的资金投入。特朗普这一言论揭示了他对外政策的本质:无情的利益收割,毫不掩饰对世界政治的经济算计。



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单纯的个人情绪表达,而是美国对乌克兰问题深层次战略意图的直接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强硬的言辞正是美国作为全球霸主、从全球冲突中榨取资源的惯常作法。在他看来,乌克兰的困境并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冲突,更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交易场”,是美国能够进一步控制全球战略资源的绝佳机会。无论是稀土、石油,还是其他重要矿产资源,这些对美国来说,都是可以在全球经济中牟取巨大利益的宝贵资产。

在现代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稀土元素几乎是所有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智能通信等领域,稀土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而石油作为全球能源供应的核心,始终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成为国际博弈中的重要筹码。特朗普此番言论的深层含义,显然是把乌克兰看作了一块被美国“收割”的资源宝库,不仅是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工具,还是美国国际资本扩张的资源保障。

特朗普强调“收回投入的资金”,不仅是对乌克兰问题的处理,更是对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美国的全球策略中,任何军事或外交援助都不是无偿的。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政治支持,甚至是经济资金,这些背后都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战略利益能够获得回报。特朗普的做法,无疑是赤裸裸地将这一点摆到明面上。他不再掩饰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实质上是为了通过获取战略资源、经济利益来为美国本土的产业提供支持。



特朗普的这种言论再次将乌克兰的独立与主权问题置于美国利益之下。乌克兰在战争中的生死存亡,本应由其自身决定,但在特朗普眼中,乌克兰不过是全球资源争夺中的一个“棋子”。当特朗普宣称“收回资金”,他实际上是在宣扬一种极端的“现实政治”哲学,即任何国家的生死和利益都可以被外部大国的经济算计所左右。在特朗普看来,乌克兰的主权并非不可侵犯,甚至可以在经济利益面前“交易”——只要乌克兰能交出足够的资源。

事实上,这种心态背后,反映出美国对全球秩序的控制欲。特朗普的言辞虽然直白,但却暴露了美国历来对外政策中的“交易性”本质。美国不是一个单纯为了“民主”和“人权”而提供援助的国家,而是一个精于算计、通过全球资源的控制来维护自己霸权的超级大国。这种交易性质的外交策略,实际上是对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极大践踏,也是对国际秩序的一次巨大冲击。

特朗普的话语中也透露出一种“冷战后”的国际思维。在冷战时期,世界主要大国通过军事、政治或经济援助来对抗对方,今天,这种“霸权”思维没有任何改变,只是换了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美国的援助,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要以回报为前提。这种回报并不仅仅是短期的军事支持,而是长期的资源控制和经济利益交换。正因为如此,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才会在特朗普眼中变得如此功利,甚至可以直接被转化为“资源交换”。



这一点也在特朗普的外交策略中得到了验证。在多个领域,美国都采取了以“资源交换”为主的外交手段,无论是在中东、非洲还是拉丁美洲,美国都试图通过控制资源来加强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在特朗普看来,乌克兰不过是这个战略中的一环,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最终都会被迫面对“资源交换”的现实。

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会让乌克兰从根本上解决其存在的问题。相反,这种以资源为交换的方式,将进一步加深乌克兰的困境。乌克兰的独立和主权在这样一个利益链条中变得愈发脆弱。乌克兰人民在战火中的血泪付出,可能最终被美国大公司和资本家所“收割”。正如我们所见,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援助并没有换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而是使得乌克兰更加深陷在全球资本主义竞争和军事对抗的漩涡中。



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特朗普的言论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秩序的重大挑战。他不仅仅是对乌克兰的利益进行算计,更是在通过这样一种“资源交易”模式,进一步强化美国对全球资源的主导权。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乌克兰的利益,更对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最终,乌克兰能否从这种“交易”中真正获益,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然而,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将世界各国当作“交换筹码”的外交方式,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紧张和资源冲突,甚至可能引发更加复杂和危险的国际局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