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 3 年),天下乱象渐显,民生多艰。在山阳郡方与县,有一女子,名叫江尚妍。这方与县虽地处一隅,却也难避时势的动荡,百姓们在困苦中勉强维持生计。

江尚妍家境贫寒,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也因连年的旱灾,收成寥寥无几。

她的丈夫,在一次外出做工时,不幸被倒塌的墙壁砸伤,落下残疾,丧失了大部分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江尚妍的肩头。

而彼时,她的腹中已经有了一个新生命。本该是件令人欣喜的事,可在这艰难的世道下,却成了他们家心头沉甸甸的负担。

江尚妍怀胎七月之时,一件诡异之事发生。一日夜里,她正躺在床上与丈夫私语,腹中突然传来一阵微弱却清晰的啼哭之声。

那哭声断断续续,仿佛来自遥远的地府,又似近在耳畔,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惊悚。

江尚妍紧紧捂住肚子,茫然不知所措,恐惧如潮水般将她淹没。

此后,这啼哭之声时常在她腹中响起,每一次都让她冷汗淋漓,几近崩溃。

周围的邻里听闻此事后,窃窃私语,纷纷向她投来异样的目光。



有人说这孩子是不祥之物,是上天降下来惩罚人间的灾星,难怪今年又是大旱之年。也有人说这是恶鬼投胎,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应趁早把他拿掉。

种种流言蜚语如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江尚妍的心。在诸多恐惧与困扰下,她的精神被折磨得几近崩溃。

孩子呱呱坠地时,只发出一声清脆的啼哭,而后就悄然无声,呼吸微弱。

江尚妍和丈夫都认为这孩子定然活不久,于是狠下心决定将他遗弃。

趁着夜色,江尚妍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来到路边。找了一个偏僻之处,挖坑把孩子埋了,而后悄悄离开。

过了三天,一个叫李福的樵夫卖柴归来,经过这片掩埋孩子的地方。突然,有微弱的哭声传入他的耳中。

李福以为自己听错了,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哭声再次响起,他心中疑惑,开始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

最终,目光落在一座小小的土堆上。李福心中一惊,急忙蹲下身子,用手去扒那土堆。

随着泥土被一点点拨开,哭声越来越清晰。李福加快了手中的速度,当十指都磨破了皮时,一个小小的婴儿终于出现在他的眼前。

此刻,婴儿的小脸憋得发青,正奋力地啼哭着。

“这是谁家的孩子,还活着呢,怎么就被活埋了呢?” 李福连忙将婴儿抱在怀中,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这个弱小的生命。

婴儿在他的怀中渐渐停止了哭泣,他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下,随即又闭上。

李福本想抱着孩子去打听他的身世,但想想还是先找大夫要紧。



去了医馆后,大夫仅是给他喂了些米汤,孩子的眼睛就睁开了,看着李福咧嘴笑。

这会儿,李福悬着的心才放下。抱着他四处打听,询问是谁家丢了孩子。

问了许多家,都说不知道,其中也问到了江尚妍家。

江尚妍矢口否认,但心里非常震惊。

在泥土里被埋了三天,这孩子居然还活着,难不成真如他们所说,是恶鬼投胎,真是个鬼婴?

这么一想后,她就更不敢承认了。

无奈之下,李福只有把婴儿抱回家。请母亲帮忙照顾,并给他取名天佑。

李家不富裕,同样很贫困。但李母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怜惜天佑这么小就遭到了遗弃,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口粮省给孩子。不仅她,家里其他人也是如此。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佑渐渐长大。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但奇怪的是,他时常会突然对着天空说话,就好像跟看不见的人在聊天,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

再长大些,身体里展现出不凡的特质——力大无穷,小小年纪就能轻松举起比自己重数倍的东西。所见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到惊讶的。



虽然那时李福到处打听,都无人说认识天佑。但这会儿倒是有流言传出,说他之所以这么厉害,因为是个鬼婴,其实就是江尚妍的孩子。

流言传到李家,天佑也知道了,跑去问李福的妻子,“娘,我是谁家的孩子?”

李福的妻子正在织布,停下手中的活,笑眯眯地摸着他的头说:“自然是我家的,这还用问吗?”

天佑仍然心存怀疑,“可大家为什么说我是鬼婴?”

李福砍了柴回来,正好听到,跟他解释,“世人怕鬼,认为鬼比人有本事。你的力气大,比他们有本事,他们嫉妒你,自然就胡乱编排。”

天佑觉得有道理,放下心来,跑出去跟孩子们玩耍了。

天佑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年,方与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灾。

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冲毁了无数房屋和田地,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李福家也未能幸免,洪水漫过低矮的房屋,眼见着就到了腰部。李福的母亲年迈,行动不便,挥手让儿孙们先行,不用管自己。

见状,天佑找来一条结实的板凳,让李福的父母分坐两端。然后,自己小心翼翼地托起板凳,稳稳地将他们送往高处避难。

接着,天佑再返回来,接李家的其他人。最后,李家的人全部脱险,也没有丢失多少财物。

江尚妍和丈夫相互搀扶,在水中艰难行走。眼见着天佑一趟趟救李家人,她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感受。终于忍不住开口,招手让他来帮助自己两个。

但因为天佑不认识他们,没有理会。而是去帮助相熟的邻居,将不少老人和孩子都转移了出来。



洪水退去后,大约过了一个多月的样子,李家突然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陌生老者。开门见山地表示要收天佑为徒,且不收学费。

事情来得这么突然,李福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天佑倒是很高兴地答应下来,并劝李福放心,自己很快就会回来。

就这样,天佑跟着老人走了,这一走就是两年,中途没有回来过一次。

有人说李福傻,肯定是遭人骗了,天佑凶多吉少。

对此,李福和妻子担心得不得了。他的母亲天天焚香祷告,希望老天保佑,让天佑平安归来。

又过了一年,天佑还是没有回来,而李福的父母亲却先后病倒了。

李福为他们请来了大夫,大夫诊治过后说,年纪大了,恐怕药石也无用,劝李福早做准备。

李福心中悲痛,但也无可奈何。和妻子商量,明日就请人打造棺木。

当天夜里,李福正在家里愁眉苦脸。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响起,李福觉得有些纳闷,但还是起身,去打开院门。

只见一个小道童站在门口,看上去不过七八岁模样。身着一袭素色麻质道袍,头上束着一个发髻,用一根木簪固定。

见到李福,他双手递过来一个小木盒,恭敬地说:“这是师兄交代的,给两位老人家服下,定能长寿。”

李福下意识地接过,疑惑地问他,“你师兄……是天佑吗?为何他自己不来?”

“师兄非凡人也,他乃上天派来拯救苍生的使者。这种小事,由我来做就好了。”小道童的声音清脆,透着明显的骄傲与崇敬。

“哦,我家天佑竟然背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李福听着有些发蒙,又问:“那他都在学些什么呢?”

小道童微微歪了歪脑袋,说道:“师父教他天文地理、兵法谋略,哦,还有法术。”

说完这些,他不肯再讲,施了个礼就离开了。

小木盒里有两颗红色的丹药,李福拿给父母服用。第二天,二老就可以下床活动了,还能吃些饭食。到第三天,竟然完全好了。

大夫觉得很神奇,问李福这两颗丹药是从何处弄来的。

李福如实回答,是天佑特意让师弟送来,孝敬两位老人。

至于天佑跟着何人学艺,他自己也弄不清楚。



半年后,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生活困苦不堪。

但李福一家却没有受到影响,他们被天佑安排人送去了安全之地。

而此时的天佑,早已离开师门,做着自己的一番事业。
他将许多起义军的首领联合起来,组成一支强大的联军,旨在对抗腐败的朝廷,恢复天下的安宁。

身为统帅,天佑深感责任重大,他日夜操劳,精心训练士兵,制定详尽的作战计划。

无论大小战役,他都能指挥若定,巧妙运用兵法谋略,出奇制胜。

在他的领导下,联军节节胜利,逐渐收复失地,天下也因此逐渐恢复了安定。

当人们认为他会封侯拜相,享受无上的荣耀时,天佑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功成身退。

他说:“这些年来,我与父母聚少离多,是时候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了。”

回家后不久,他就带着李福一家隐居起来。从此,再也没有人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不过,有关天佑的传奇故事却在民间流传开。尤其是关于他在母亲腹中啼哭、被埋葬后奇迹般存活下来的经历,以及他后来如何带领联军对抗腐败朝廷的事情。

这些都成为了民间口耳相传的佳话,被传得神乎其神。人们不仅敬佩他的智慧与勇气,更感动于他对李家人的深情与孝道。

讲述这些故事时,有个话题往往不可避免,那就是天佑的亲生父母如何了?

据知情人讲,天佑在平定天下时,是遇到过江尚妍一回的。

那时的方与县,未能逃脱战火的侵袭。江尚妍丈夫的身体本就不行,很快就过世了。

江尚妍的生活愈发艰难,家在战乱中被烧毁,仅有的一点财物也被洗劫一空。

无奈之下,只能随着流民四处漂泊,食不果腹,劳累不堪。

一日,她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一伙难民。难民们见她身单力薄,软弱好欺的样子,就想抢夺她身上仅有的几件衣物。

江尚妍吓得瑟瑟发抖,苦苦哀求。难民们却不理会,只管动手扒衣。

就在这时,天佑的军队恰好路过,喝退了他们。

天佑年少离家,不认识江尚妍。而江尚妍看着眼前威风凛凛的天佑,却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心中满是愧疚,又想找个依靠,当即扑通一声跪在天佑面前,泪流满面地想把真相告诉他。

天佑以为她是想感激自己,连忙摆了摆手,“不用行此大礼,不过是随手的事情。”

因急着赶路,他策马离去。

后来,两人再没相见过。



其实天佑长大后,是知道自己不是李家人的。但对于究竟是谁的儿子,他始终不清楚。因忙于平定战乱,无暇顾及身世之事,但战事平息之后,他也从未真正去追问过。

他觉得,既然自己已经被埋进土里三天,可以讲是“死过一回”的人了。被李福救活,算是又活一世。那么,李福夫妇就是他的再生父母。既然如此,又何必要纠结前世的事情呢?

世上的事,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若一味听信他人之言,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失去罗盘的船只,只能随波逐流,陷入迷茫。唯有独立思考,保持理智,才能在世事的洪流中找到真正的方向,破浪前行。

(此文由笑笑的麦子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