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在2024年,法国已超过匈牙利和西班牙,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欧盟进口国。
在反俄方面,马克龙是走在欧盟最前列的欧盟国家领导人,也是高喊对俄能源制裁最强烈的领导人,然而事实却惨遭打脸——购买饿气最多的欧盟国家却是法国,达到31亿欧元。而同样是能源极为短缺,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反俄国家德国,购买俄气却未进入欧盟前十。
马克龙的轻率及战略不稳定是屡遭打脸的重要原因,在对乌克兰出兵方面,一会儿说“我们要出兵乌克兰”,一会儿又说“我们绝不会向乌克兰派兵”,稍后又改口“也许我们会派兵,但只是作为维和部队”。在其它反面惨遭打脸也比比皆是,比如,2023年8月,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尼日尔要求法国撤军,马克龙态度强硬,决不撤军,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马克龙不得不乖乖的选择撤军。2024年10月,马克龙公开表示应该停止为以色列作战提供武器。他的这一言论激怒了内塔尼亚胡,并斥责马克龙的言论可耻,马克龙的态度随即发生转变。
高估自己的能力,对欧洲形势的错误判断,也让马克龙极为被动。面对美俄抛开欧洲在利雅得举行的乌克兰冲突谈判,马克龙立即召集欧洲国家领导人在巴黎召开非正式峰会,试图在乌克兰问题上与美国抗衡。然而两场会议下来,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求见特朗普,其实,就是向美国屈服。
马克龙敢想敢干,但是做事冲动,缺乏通盘考虑问题的能力,对重大事件预判不周,致使其一次又一次被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