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即将满三年之际,美欧关系再度走向十字路口。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2日的通话,以及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后续的接连表态,比如在涉俄乌议题上甩开欧洲盟友、抨击欧洲“价值观”的声音,让欧洲震惊。在一年一度素有“安全防务领域达沃斯”之称的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大会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泪洒闭幕式现场,强调“欧洲不是可有可无”。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于当地时间23日迎来新一轮联邦议院选举。当前,整个欧洲都将目光聚集在德国选举上。此次选举的结果不仅牵动整个欧洲,甚至或将影响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定位。作为欧盟的“经济火车头”,德国一直是对乌克兰援助最积极国家之一。未来德国新政府的立场,也将影响整个欧洲对乌政策走向。


欧洲被美俄“越顶外交”背刺

针对美国新政府一系列涉及俄乌冲突以及对欧洲的言论,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告诉第一财经,美欧关系会在之后出现更大不确定性,悲观情绪在欧洲内部弥漫。“对欧洲人来说,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没有为时代变局、没有为特朗普的重新上台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如何应对特朗普在外交、贸易、经济安全方面的最新动向。”伍慧萍解释道,“另一方面,就俄乌冲突而言,欧洲担心在解决本土安全危机中会被边缘化,会因美俄当前的‘越顶外交’而遭遇背刺。”

对于如何理解“没有准备好”,伍慧萍告诉第一财经,是指欧洲在没有料到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在俄乌冲突上,欧洲最担心的还是美俄之间搞‘越顶外交’,牺牲欧洲与乌克兰人的利益。这是欧洲与乌克兰都难以接受的局面。”

伍慧萍还认为,欧洲到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安全方面,都在坚持要继续援助乌克兰、坚持“乌克兰不能输”的理念,“在当前巨变之下,欧洲依旧维持过去的想法,后续感觉难以维系。”

伍慧萍还强调,结合去年底欧洲多个大国曾表态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与北约,考虑到当前美国新政府就俄乌冲突给出的初步解决方案,比如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维持领土现状等,“说明美欧在解决俄乌冲突方面存在很大分歧。”

伍慧萍认为,在美俄单独谈判的前提下,欧洲必须改变之前的做法,要更有行动能力,此前外界对欧盟最大的诟病就是在俄乌问题上缺乏统一的行动能力、内部分歧又不小,“欧洲最主要的诉求,还是希望参与协议的达成。估计之后欧洲还是会继续与美国通过外交斡旋,达到这一目的。”

2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有记者提问“在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上,中方未重申所有利益攸关方都应参与乌克兰危机的和谈。这是否表明中国立场有所改变?中方希望哪些国家参与和谈”,对此,郭嘉昆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俄乌冲突与德国大选

当地时间23日即将举行的德国大选“撞上”了当前俄乌局势的骤变。尽管经济、移民问题是主要候选人绕不开的话题。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的对俄政策发生剧烈变化,从最初的观望到后来实施军援。

在此前电视辩论中,联盟党候选人默茨被视为处于支持乌克兰的阵营,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候选人魏德尔在辩论中提出要解除对俄制裁、恢复天然气进口等举措。

而在援乌问题上意见一致的现总理、代表社民党竞选的朔尔茨与默茨,在关于德国国内经济、移民话题上针锋相对。纵观选前的电视辩论,代表绿党竞选的副总理哈贝克表现平平。

对此,伍慧萍告诉第一财经,结合选前民调,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成为第一大党,选择党成为第二大党,之后社民党与绿党紧随,这些当前民调支持率在10%~30%左右的政党在最终的排位中不会有太多变化。她认为,唯一的悬念可能是诸如左翼党、自民党、瓦盟等几个小党,能不能最终迈过5%的门槛进入联邦议院。

至于德国新一届总理人选,伍慧萍认为,“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近两年来的支持率只有联盟党的一半,因此不可能那么快翻身。随着当前德国社会右转、渐趋保守的情况下,联盟党候选人默茨大概率是下届德国总理。”

对于后续组阁情况,伍慧萍表示,大概率是联盟党与社民党联手的黑红联盟,但是新一届政府的执政重点,以及重要职位的人选归属,都是选举之后看点。

伍慧萍认为,目前来看,“黑红联盟”间分歧不少,比如联盟党之前就表达过希望推翻或者重新审议此前“交通灯”政府在核能、绿色环保、供应链法案等方面的政策。此外,双方在财政纪律等方面立场不同,“联盟党主张严格的财政纪律,遵循财务刹车,而社民党则主张扩大投资。彼此间的分歧还是需要时间来弥合。”她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