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到底怎么了?根据中汽协的消息,今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比仅为43.5%,而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的环比下跌。

回想去年8月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变天”了,可接下来四个月就像坐滑梯,这背后其实藏着好几层原因,他们新能源车还有未来吗?

先说说最直接的原因。今年过年期间的暴雪把新能源车的短板全给揭开了。我老家湖北那边的高速上,几十个小时的大堵车,开电车的亲戚连空调都不敢开,生怕电量撑不到充电桩。这事在微信群里传疯了,很多准备买电车的人都打退堂鼓。



根据乘联会官网的数据,今年1月纯电动车销量环比大跌37.2%,混动车型反而涨得不错,说明大家不是不要新能源,而是被纯电的续航吓到了。再加上去年底车企冲业绩搞促销,提前透支了今年1月的需求,就像双十一过后大家都不买东西一个道理。



再来看价格问题。现在续航能跑800公里的电车,价格基本都在20万往上,而10万出头的油车随便跑高速。我表哥去年在广州打工存了15万,本来想买电车,结果发现同价位的油车配置更高,最后买了辆轩逸。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10-15万元价位的新车占总销量68%,这个区间里燃油车还是绝对主力。车企现在也头疼,比亚迪带头降价到7.98万,五菱、长安跟着降,但利润微薄的日子能撑多久?这就像手机市场早年的价格战,最后活下来的都是能扛得住亏损的大厂。

农村市场这块更是难啃的骨头。今年春节回老家,村里人围着邻居家新买的奥迪A3转悠,我那开30万国产新能源车的发小反而没人搭理。这事不怪老乡们“不识货”,现在农村充电桩比加油站少得多,县道上坑坑洼洼的,电池包磕坏了修起来要人命。



有个在县城卖车的朋友说,他们店里新能源车三个月才卖出去两辆,老乡们就认大众丰田,觉得开出去有面子。乘联会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点,1月份传统燃油车在县乡市场的销量反弹最明显。

不过要说新能源车不行了,那也不对。去年全国新能源车卖了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这个基数摆着呢。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突破瓶颈。



首先得把电池的痛点解决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在搞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比三元锂电低三成,今年装车量已经占到78%。我认识个开网约车的师傅,他的车换了新电池后纯电续航实打实能跑500公里,冬天开暖气也能撑400公里。

再就是得把充电桩铺到县乡去,现在国家在搞“村村通充电桩”工程,我们镇上的供电所今年要新建20个快充桩。



还有品牌建设也不能落下。华为问界为什么能卖到30万以上?人家把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玩明白了。上次试驾问界M7,车机系统跟手机一样流畅,乡下亲戚坐进来都觉得新鲜。

现在比亚迪、蔚来这些厂子也在学这招,把车造成“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中汽协的数据说,今年L2级自动驾驶的新车占比涨到62.5%,这就是突破口。



长远来看,新能源车肯定还是大趋势。国家刚开了会要健全电池回收体系,以后旧电池能卖钱,买车成本还能降。

我估摸着再过两年,600公里续航的车能降到15万以内,充电站跟小卖部一样多。到那时候,老家亲戚们自然会算明白账——一公里电费才几分钱,加次油够充一个月电的。就像十年前大家嫌智能手机贵,现在老人机反倒没人要了。这场汽车业的“换机潮”,说到底还是得用产品说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