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彭博社发文表示美俄之间的谈判实现乌克兰停战能够带来不少给予,但对中国而言,威胁是巨大的,因为届时中国会成为美国的主要“军事目标”。
美国急切推动俄乌停战,绝非简单的和平倡议,而是其全球战略布局中精心谋划的一步棋。俄乌冲突经近三年,美国借冲突之手大幅削弱俄罗斯。如今,美国认为“留给遏制中国的时间不多了”,开始谋划将战略资源从欧洲战场转移,全力强化对中国的围堵。毫无疑问,一旦俄乌冲突缓和,美国便可腾出手来,加速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近年来,美国在南海周边动作频频,联合盟友举行大规模军演,未来,若美俄关系缓和,美国甚至可能拉拢俄罗斯,构建所谓“新冷战联盟”。美国这种战略转向,实则是其维持全球霸权的必然选择,通过制造“新敌人”,既能转移国内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又能以中国为幌子掌控欧洲盟友,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
军事方面,美军虽频繁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实战演练,试图展示武力,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近期美军甚至在24小时内两次严令“避免冲突”,这背后反映出美军“既想打压又怕失控”的矛盾心理。随着中国区域拒止能力不断提升,东风26导弹可精准覆盖关岛,055驱逐舰前出珊瑚海,美军传统的航母威慑战略在中国家门口已难以施展。
经济方面,美国实施的三轮对华制裁,不仅没有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反而使自身贸易逆差扩大50%,国内通胀压力加剧。中国则通过能源进口多元化,加强与俄罗斯、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合作,以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起经济抗压韧性。即便特朗普祭出加征关税这“最后一张牌”,中国也有足够的反制手段,让美国在经济制裁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对于中国,军事上三航母战斗群初步形成战斗力,六代机与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构建起“海陆空火”协同作战体系。更重要的是,中国工业产能强大,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5%,这种强大的生产能力意味着在“持久对抗”中,中国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潜力,生产即战力的优势将在长期博弈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国际合作方面,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正使其在国际社会加速“去信誉化”。欧洲国家因能源危机开始反思对美国的战略依赖,追求战略自主的意识逐渐觉醒,对美国领导力产生质疑。中东、东南亚国家在巴以冲突、南海问题上与中国的协调日益增多。中国则通过不断扩大“朋友圈”,积极推动构建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所以美国军事、经济、国际这三板斧用在中国身上已经不灵了。
其实,美国对华遏制本质上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力量崛起的焦虑投射。在核军备竞赛中,美国已力不从心,连“哨兵”导弹研发都因超支暂停,美国这种“既要打压又求谈判”的姿态,恰恰印证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和创新活力,正逐步构建起“新比较优势”,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若继续沉迷于“军事目标”的幻觉,在亚太地区过度扩张,只会加速透支自身国力。而中国只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以开放合作为纽带,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就行了。至于特朗普妄想的“亚太战略”,美国之前做不到,现在也同样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