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迅速推动俄乌冲突结束。这也导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美俄以及俄乌问题上。然而,另一边的中东,局势还是一片混乱。

今年一月份,加沙第一阶段停火协议曾生效42天时间,按照原定计划,以色列和哈马斯本应在2月初就开始第二阶段的停火谈判,然而因为一系列原因,这一谈判至今没有开始。

再加上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俄乌问题,以色列行动更加方便了起来。



(王毅外长主持安理会)

日前,以方国防军就发表声明,表示在对黎巴嫩南部的空袭中,击毙了哈马斯在该国的负责人穆罕默德·沙欣。时隔几个月,哈马斯再失一名大将。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和以军作战一年多时间里,哈马斯的高层领导几乎已经被团灭了,甚至高级指挥官也损失惨重。

如此局势下,哈马斯也被迫做出重大让步。近日其就宣布,若是符合加沙人民利益,哈马斯将放弃参与加沙下一阶段的政治和行政安排。

然而,哈马斯的让步,却让以色列更加得寸进尺了,趁着全世界关注点不在中东的时候加码加价。

17日早上,以色列就使用无人机,再次对加沙南部拉法市的民众聚集地发动了空袭,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

同时,以方防长还表示,未来以方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推动巴勒斯坦人“自愿离开”加沙地带。



(以军宣布在黎巴嫩南部击毙一名哈马斯领导人)

对于哈马斯,以色列则再次提出要求,即让其彻底解除武装。在这个问题上,哈马斯并未表态接受。

对于哈马斯来说,武装力量是其生存与自卫的重要手段。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历史性的冲突背景下,武装力量是其抵抗以色列军事行动和维护自身安全的必要条件。通过武装力量,哈马斯也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本。所以未来一旦解除武装,将被视为是软弱或背叛,对于其政治声望和内部支持都会造成损害。

眼看局势愈发严峻,中方这边便以联合国五常的身份,及时喊了停。

日前,在主持安理会期间,王毅外长就针对加沙问题,再次表达中方态度。王毅外长强调,虽然各方都在关注乌克兰问题,但是当下国际社会不仅有乌克兰问题,加沙问题同样需要国际社会的关注。而加沙冲突的背后,是迟迟难以解决的巴勒斯坦问题。截至现在,联合国通过两国决议已有七十多年,但两国方案却只落实了一半,这也导致中东难以从根本上获得稳定。

同时,王毅外长还向各方发出呼吁。对于国际社会,应该加快推进两国方案,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对于巴勒斯坦各派,要真正实现团结自强,努力落实《北京宣言》;对于中东国家,王毅则呼吁应超越彼此间的分歧,共同为巴勒斯坦的建国事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最后对于联合国,则需接纳巴勒斯坦成为正式会员国,以正式承认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除了在联合国发声外,中方还积极展开实际援助行动,以支持加沙人民的需求。据中国驻巴勒斯坦办事处表示,日前我国已经向加沙地带提供了新一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而这项行动,也是我国履行2024年承诺援助巴勒斯坦承诺的兑现。并且接下来,我国还计划与约旦的哈希姆慈善组织展开合作,为加沙的6万个家庭提供食品包。



(中方再次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王毅外长的这番话,其实就能发现,中方已经把巴勒斯坦和加沙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点出来了。

首先就是历史与领土争议的固化。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和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被分割,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形成了“回归权”与“生存权”的根本矛盾。以色列的定居点扩张政策持续侵蚀巴勒斯坦领土,尤其是约旦河西岸,加剧了领土碎片化。

其次,就是内部政治分裂与极端化。巴勒斯坦内部存在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对立,前者主张谈判,后者坚持武装抵抗。这种分裂削弱了巴方的统一立场,使以色列得以采取“分而治之”策略。

最后,即国际干预的碎片化和双重标准。在巴以问题上,美国、欧盟、阿拉伯国家、伊朗等外部势力基于自身利益介入,立场分歧明显。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美国,其长期偏袒以色列,将以色列视为中东“民主堡垒”和战略支点,提供年均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行使否决权保护以色列。在这种偏袒,才导致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对美主导的和谈缺乏信任。



(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

总之,要想解决巴以问题,就需要超越零和博弈思维,将安全、尊严与发展权置于同等地位。国际社会的持续投入、双方领导人的政治勇气以及民间的和平意愿缺一不可。尽管道路艰难,但唯有通过多边合作与渐进妥协,才能为这片土地带来持久和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