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一个冰冻的彗星状物体喷射气体

半人马小行星是木星和海王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行的冰冻天体,是太阳系诞生的遗迹。

当您通过我们网站上的链接进行购买时,我们会赚取佣金,这就是其工作原理。

艺术家对29P/Schwassmann-Wachmann 1的印象是接触双星喷射气体喷射。


(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Leah Hustak(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

通过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科学家目睹了太阳系诞生时的原始气体从遥远的彗星状天体——半人马小行星喷射而出。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表示,上述观测提供了半人马小行星形成的线索、构成成分以及它们最终如何转变为彗星。


半人小行星曾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然而,与海王星的引力相互作用,甚至偶尔与太阳的近距离接触,会促使半人小行星中的一部分向太阳系内运动,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行。半人小行星运行轨道受木星影响,即木星轨道可以将半人小行星中的一部分拖向太阳,使其成为短周期彗星,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围绕太阳运转。


与已观测到500多颗相比,天文学家估计半人马小行星可能多达1000万颗。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主导这项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员Sara Fagg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半人马小行星可以被视为我们星系形成过程中的遗迹。“由于它们贮存于极低的温度下,因此保留了太阳系的早期阶段保留了的挥发物信息(诸如水汽这类沸点较低的气体)。”

最著名的半人马小行星之一是29P/Schwassmann-Wachmann 1,每隔六到八周爆发一次。之前的无线电波长观测显示,其一氧化碳气体朝向太阳方向喷射,詹姆斯韦伯的近红外光谱仪(NIRSpec)观测结果则更加丰富。


发布突发太空新闻、火箭发射、观天活动等最新消息!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上的近红外光谱仪观测揭示了,半人马小行星29P第二次一氧化碳喷射朝向北方(相对于太阳系平面而言)。近红外光谱仪还探测到两次之前未被发现的二氧化碳喷射,其朝向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


目前尚未明确这些气体喷射的成因。通常情况下,彗星受太阳热量影响变暖时,形成气态喷射,水冰在彗星表面蒸发和爆裂,形成彗尾,彗星在运行过程中携带这些气体。然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并未发现半人马小行星中有水蒸气存在的证据。对研究人员而言,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因为半人马小行星29P距太阳太过遥远,水冰无法汽化。相反,它仍然处于冻结状态,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半人马小行星的气体喷射?


Faggi的研究团队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半人马小行星29P的细节暗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即半人马小行星29P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几个已经牢牢粘在一起的星体。这种星体被称为“密接双星系统”,天文学家已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类似星体。例如,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观测任务探测到的一个接触双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就如同新视野号航天器在2019年元旦遇到 的柯伊伯带天体Arrokoth一样。


半人马小行星29P距离地球实在太过于遥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也无法观测并分析其内核。但是通过其气体喷射原点的3D计算机建模,可以看出,气体喷射位于半人马小行星29P的不同部位,其不同部位由不同的成分构成。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太阳系探索司副主任、研究小组成员Geronimo Villanueva在声明中表示,半人马小行星29P表面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丰度上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这表明其极有可能由几块碎片组成。“也许两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半人马小行星29P,它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星体的混合物,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形成途径。这挑战了我们对原始类彗星体如何在柯伊伯带中形成和存续的想法。”


小行星、彗星、柯伊伯带天体和半人马小行星都是太阳系形成之初的遗迹,其中大多数已经有45亿年未被触及。因此,我们看到的任何物质都来自太阳系诞生的时代,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

下一步计划,将使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更长时间观测半人马小行星29P,看其喷射气体是否改变方向——也许如果半人马小行星29P发生旋转,原有的气体喷射会停止,而新的喷射会发生。

BY:Keith Cooper

FY: 万琳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