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新西兰人对Kiwi这种无翼鸟有多爱,从他们对外都自称Kiwi就可见一斑。
新西兰官方为了保护Kiwi鸟和其他本土物种,更是在它们的栖息地布置了大量捕兽笼,减少捕猎者的数量。
但就在前不久,又一只Kiwi鸟惨死在一个用来保护它们的捕兽笼内。
01
Kiwi鸟惨死
被捕兽笼夹碎嘴巴
最近,Sarah(化名)在新西兰北岛Northland的Puketi Omahuta森林步道看到了让她痛心的一幕。
“这是一条小众的山路,很可爱,这片森林里随处可Kiwi鸟,所以这里设置了大量陷阱来保护它们。
“别误会,我很敬佩新西兰环保部的做法,也很支持他们的工作,但显然这个陷阱适得其反了。”
Sarah表示,这只Kiwi鸟看起来死了不到24小时,喙被捕兽笼夹碎了,可能是在觅食时错以为捕兽笼是虫洞,才把头伸了进去。
而且她说,当地议会和部门互相推诿,都不愿意处理这只死掉的Kiwi鸟,最后才有环保部的人回应,说会派高级护林员去检查陷阱。
“这可能是让我最失望的地方,他们好像真的不关心这事。”
02
陷阱致死致残不在少数
22岁独脚Kiwi成巡回大使
新西兰的国鸟Kiwi鸟曾经面临来自白鼬、猫、狗等外来物种的严重威胁。
鼎盛时期有1,200万只的Kiwi鸟到1998年就只剩不足10万只,如今可能只剩6.8万只,而野外种群则以每年2%的数量减少中。
而通过陷阱控制掠食者数量,则是环保部和Kiwi鸟保护组织Save the Kiwi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Kiwi鸟被这些陷阱致残致死的案例却并不罕见——从2008年到2024年期间,就有17只Kiwi鸟因为同系列陷阱而重伤或死亡。
本次事件中出现的是环保部200型陷阱,主要用于捕捉老鼠、鼬类和刺猬,而受到夹脚型陷阱伤害的Kiwi鸟更是常有报道。
2022年,下面这只正在梳毛的Kiwi鸟由于踩到了布置在Waimate北部的陷阱而导致左腿受伤。
它的左腿上伤痕清晰可见,屁股的羽毛也掉了许多,意味着它被夹时曾经激烈挣扎过。
如果不是发现及时发现,它很可能就会在野外死于感染。
而另一个著名陷阱受害者,就是新西兰明星Kiwi鸟“独脚Sparky”了。
Sparky最近刚过了它的22岁生日,它的右脚是在它只有两个月大时,被陷阱夹掉的。
伤残导致Sparky再也无法重返野外生活,救助Sparky的Robert Webb就把它带到了自己创立的旺格雷本土鸟类救护中心里生活。
由于性格温顺,Sparky从那时起也就成为了新西兰唯一一只Kiwi鸟巡回大使。
旺格雷本土鸟类救护中心创办人Robert Webb和Sparky
在这22年的鸟生中,Sparky经常坐飞机往返新西兰的学校和机构和大人小孩们见面,宣传保护Kiwi鸟的信息,让跟多人可以近距离接触Kiwi鸟。
没错,Sparky是可以摸的Kiwi鸟(不能抱)。
包括众多放归Kiwi鸟、为保护Kiwi鸟募捐的场合,独脚Sparky都是常客。
03
有人出手破坏
环保部:适得其反
面对越来越多的Kiwi鸟因为陷阱而伤残甚至死亡,不少新西兰人都像Sarah一样颇有微词,认为这些本该起到保护作用的设施,如今然而伤害到了保护对象。
有过激人士甚至直接出手破坏这些陷阱。
新西兰环保部日前发现,在南岛国家公园内,有超过150个用于捕捉掠食者的陷阱被人为干预了。
环保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检查Dart Valley和West Matukituki Valley之间的高海拔陷阱时,发现45个陷阱被刻意用石头堵住。
此外,从Shelter Rock Hut到Dart Hut,再到Rees Valley的所有陷阱都被人为触发,或者用石头封住入口。
对于上述种种情况,新西兰环保部也分别作出了回应。
新西兰环保部Kiwi鸟恢复小组首席技术顾问Emily King表示,目前投放的陷阱其实经过了“严格测试”,在设计上已经其实已经尽量减少了对非目标物种(例如Kiwi鸟)的影响。
她表示,单是2022年为例,全国Kiwi鸟栖息地中使用的陷阱数量就有超过10万个,涉及伤害Kiwi鸟的比例实在是微乎其微。
新西兰环保部Bay of Islands运营经理Bronwyn Bauer-Hunt透露,将重新审查该区域的陷阱设置。
“如果没有控制捕食者,只有6%的Kiwi鸟能活到成年,但要是控制了捕食者数量,这个比例能提升到60%,近年Kiwi鸟的数量其实已经缓慢回升了。”
对于被拆除或者破坏的陷阱,环保部Whakatipu运营经理David Butt表示,破坏陷阱只会让Kiwi鸟和其他受保护动物的处境更糟糕。
“现在是通过诱捕来保护本地物种的关键时刻,陷阱被破坏意味着捕食者会增加,那些(破坏陷阱的)人要对本地物种大量死亡负责。”
04
AI新型陷阱崛起
除了保护Kiwi鸟,新西兰之前推出的“Predator Free 2050(2050无猎食者计划)”更是致力于在2050年前消灭本土的老鼠、白鼬、雪貂、黄鼠狼和袋貂等动物。
为此,有本地研究人员研发了能够AI识别的捕兽陷阱,希望能降低陷阱误杀非目标物种的数量。
其中一家研发机构的Helen Blackie 博士说:“如果某种动物靠近陷阱,陷阱就能自己思考,判断那是什么动物,如果它识别出这种动物是有害动物,就会触发陷阱;如果它识别出这种动物是非目标物种或本地物种,陷阱就能确保不会自行启动。”
举个例子,如果陷阱的摄像头识别到进入陷阱的是一只帚尾袋貂(possum),那么机关就会触发。
但要是一只啄羊鹦鹉把头伸进陷阱,AI也会识别出这是本地物种,不会伤害到它们。
另一家研发机构的运营经理Haydn Steel说,他们通过让AI学习大量老鼠和袋貂的照片,尽可能降低误杀的几率。
目前,这些创新企业正将这项技术推广至海外,例如在夏威夷、毛里求斯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地捕捉老鼠和猫鼬,在关岛捕捉树蛇,并将资金反哺到新西兰本土的研发中。
reference:
https://www.1news.co.nz/2025/01/30/more-than-150-traps-in-remote-national-park-tampered-with/
https://www.nzherald.co.nz/nz/kiwi-found-dead-in-doc-trap-in-northland/HXGPIXVKKFEE3NSF2D6AI252BA/
https://savethekiwi.nz/about-us/what-we-do/predator-control/
https://www.1news.co.nz/2025/01/30/questions-raised-after-kiwi-found-dead-in-pest-trap-in-north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