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湖北省总开展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引题)

培育创新“领头雁” 激活支点建设“动力源”(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潘荷花 周世纬

“收获颇丰!平时关注专业技术方面的东西比较多,对其他知识的了解并不深入,这次培训正好给我补了课。”胡惊雷感慨道。今年49岁的他,是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硅钢部热处理首席操作师、高级技师,同时也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近日,湖北省总工会在武汉理工大学举办了为期5天的湖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不同行业共63名省级以上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或骨干成员参加培训。这是湖北省总为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等高技能人才举办的第四期培训班,更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务实举措之一。

这次培训让胡惊雷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两年大家都在说‘新质生产力’,如何培育我们钢铁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呢?我觉得就是要把钢铁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提质降本增效。”胡惊雷说。

胡惊雷工作之余,曾自学30多套专业书,记了18本笔记,2006年在公司举行的2000多人参加的热处理工种比赛中一举夺魁。胡惊雷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用心传承技艺、教授徒弟,花3年多时间自编20万余字的《硅钢热处理简明操作手册》,供工友们学习。2022年胡惊雷创新工作室被湖北省总命名为湖北省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培训拓宽了我的视野,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胡惊雷说,“技术工人也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干好本职工作,带领团队坚持创新的同时,将专业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职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湖北省职工技术协作办公室负责人坦言,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大多是劳模工匠,是各单位甚至是行业领域的技术“大咖”,更是支撑国家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我们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懂技术,更要知大局、明大势。积极引导他们将个人的理想愿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劳模工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示范带动更多技术工人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技能素质。”该负责人表示。

年轻的李立也参加了此次培训,他来自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文华领衔的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之一。“不仅涨了见识,还有幸结识了很多行业的领军人才。”李立满脸欣喜说道。

杨文华创新工作室致力于化工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核心成员10人,自2015年成立以来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3名、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工作室申报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60项。

李立说,培训期间组织的“创新工作室运行与发展经验交流会”让他受益匪浅。“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或行业,但创新工作室建设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是相通的。例如实地参观省电信潘圣宇创新工作室,他们的‘创新项目签约和燃尽图’,为我们提供了避免项目长尾和发动职工创新的绝佳方法。”说起收获,李立滔滔不绝。

湖北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级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班有效搭建了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和合作共赢的平台,已成为省总一项品牌工作。未来,湖北省总将充分利用工匠学院全国建设点的优势与资源,细分行业集中培训并增加办班频次,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机制,持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支点建设中贡献湖北工会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