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在全球面临气候危机的当下,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再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

消息一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当即表示“忧心忡忡”,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多国表态,“此举将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蒙上阴影”。

《巴黎协定》承载着全人类对未来地球生态环境的殷切期望。它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三者共同构成了当今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该协定的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全球气温保持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此外,该协定还呼吁发达国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相关能力建设的支持。目前,共有近200个缔约方加入了该协定。根据规定,每5年参与协定的国家都要提交最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以促进各国相关工作进展。可以说,实施《巴黎协定》,对于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但与全球气候大计相比,美国政府更关心算自己那本“收益可观”的经济小账。

从支出项来看,退出《巴黎协定》或将帮助美国甩掉其本应支付的气候资金。

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累积是造成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和历史上最大的排放国,应该在气候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对此,《巴黎协定》规定,美国等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目标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资金。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上,经各方一致同意,设立到2035年发达国家提供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

但一直以来,美国都不愿正视自身的气候责任,在支付气候资金问题上推三阻四,或以“要求和发展中国家对等支付”为由提高门槛,或直接无视气候变化事实,称这是“一场骗局”。从拖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承诺的援助资金、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再到公开违约气候“损失与损害”基金……伴随累计“欠债”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的声讨越来越烈,退出《巴黎协定》、摆脱相关条款约束,便成为美国政府甩掉一身“债务”的“金蝉脱责”之策。

从收入项来看,此举将为美国捞取更多传统能源产业利润。

在气候变化压力下,全球能源早已开启绿色转型进程。《巴黎协定》所倡导的减排目标,更推动传统能源加速转型。但是,当前传统能源产业在美国经济结构中依旧占据重要的地位,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并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在人类长远生存和短期经济目标之间,特朗普政府显然选择了后者——对传统能源造成的气候影响避而不谈,而是直言《巴黎协定》“扼杀了美国工业”,对美国的传统能源行业构成威胁,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和经济负担加重。

在此情形下,选择退出《巴黎协定》,美国便不再需要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更能放开手脚发展传统能源产业。在此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同时,美国政府还立刻宣布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鼓励开发和生产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取消“电动汽车强制令”……其目标很明确,正如特朗普政府所宣称,美国将依靠脚下的“液体黄金”“再次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

对应负的责任能躲就躲,对短期利益能捞则捞。表面看这本账对美国只赚不亏,还顺带把应对气候危机这口大锅甩给了世界其他国家。但是要看到,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逃避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对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来说,是道义上的耻辱和失败。同时,美国经过多年“去工业化”进程后,是否还有能力拉起一支技术工人队伍去重建传统产业也令人怀疑。既丢了面子,又找不回里子,恐怕才是部分美国政客眼下境况的真实写照。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各种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2025年伊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山火肆虐,严重程度在该州史无前例,过火面积超5.5万英亩。美国“准确天气预报”公司预计,此次山火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2500亿美元至2750亿美元。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气候变化专家帕特里克·冈萨雷斯表示,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天气愈加频繁,更容易触发野火。世界天气归因组织研究预测,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减缓,到2100年,美国洛杉矶出现此类引发火灾条件的可能性将比工业化前高出约80%。

同时,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转型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大势,《巴黎协定》更是具备广泛支持基础的气候协议。即使美国退出,世界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不会动摇。从长远来看,尤其是伴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美国反而可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失去先机。正如西蒙·斯蒂尔所指出的,忽视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意味着美国把大量财富拱手让给其他经济体,且干旱、山火、超级风暴等气象灾害也将日益严重。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事关全人类的持久战,考验着各方的耐心和智慧。各国既要同心协力找到平衡发展和环保的持久之道,也要把握好短期利益和长久大计的辩证平衡。若是只顾“扒拉”自己眼前的小“算盘”,恐难作出真正有利于本国人民、有利于世界的选择。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啸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