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赛季中超联赛拉开序幕
2月22日,2025赛季中超联赛拉开序幕,这也是中足联正式成立后首届“管办分离”的中超联赛。值得玩味的是,揭幕战申花交锋亚泰的比赛蒋圣龙疑似红牌未判,国安客场挑战云南玉昆的比赛也出现两张争议红牌,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2025赛季中超联赛开幕式在上海体育场进行
在笔者看来,中超首轮率先进行的两场比赛,就产生了关于裁判判罚准确性的巨大争议,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测试。显然,“管办分离”后的首届中超联赛,中国足协与中足联的职责边界与协作机制需要时间磨合完善,“前台运营、后台监管”的分工模式,更亟需高效科学的沟通协作机制。
中超首轮,争议判罚露出苗头
上海申花主场交锋长春亚泰的新赛季中超揭幕战,伤停补时阶段,申花队员朱辰杰的头球攻门导致吴亚珂扑救脱手,蒋圣龙上抢时略显鲁莽,一脚结结实实踩在吴亚珂小腿上。这个疑似红牌的动作,引发视频助理裁判VAR介入,但当值主裁判李海新在观看回放后,否决了VAR的红牌判罚建议,只是给了蒋圣龙一张黄牌。
蒋圣龙的踩踏引发VAR介入
当时裁判李海新只亮黄牌,和VAR介入理由之一的“遗漏红牌”出现规则解释的冲突
躲过一劫的申花,在补时阶段最后一分钟上演绝杀,最终以2比1战胜长春亚泰拿到开门红。亚泰主帅谢晖赛后直言:“运气不在我们这边,蒋圣龙的犯规如果是红牌的话,可能比赛结局就不一样;贝里奇被判越位的进球也就差几厘米。其实,我们今天的表现,能配得上一分。”
另外一场云南玉昆与北京国安的比赛中,金哨唐顺齐最后时刻的执法,同样引发不小质疑。第98分钟,赵宇豪防守时一个蹬踏动作踢到方昊的脚尖,唐顺齐再出示一张黄牌,两黄变一红将赵宇豪罚下。仅2分钟之后,柏杨在对抗中从身后顶倒恩里克,两黄变一红被罚下。总体来看,唐顺齐的执法尺度有些过于严苛,两位犯规队员并不存在主观恶意,但当第一张红牌产生后,唐顺齐找平衡的用意非常明显。
云南玉昆的红牌
北京国安的红牌多少有点“找平衡”的感觉
中超揭幕战战报下的最高赞评论
“丑陋!直接颁奖吧,这判罚直接影响比赛结果了,说句不好听的,赛季末亚泰要是因为这场比赛丢掉的分数降级,都没地方说理去。”作为山东球迷的 Fighting1,就申花、亚泰之战主裁判的争议判罚发表看法,赢得9000多次点赞,成为最高赞评论。
另一场比赛的两张红牌,也引发网友调侃:“唐顺齐会做人,最后给柏杨红牌,既安抚了云南球迷,又安抚了国安球迷(编者注: 部分国安球迷认为柏杨踢得一般,罚下反而是利好)。”
明确分工,裁判依旧足协掌舵
在中足联成立之前,中国足协大权独揽,但这样的职业联赛管理体制机制十分不健全。中国足协对职业联赛“管、办、督”不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监督,导致职业联赛问题丛生,既影响了联赛健康发展,又形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1月23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
1月23日,中足联第一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正式落地实施。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的目标方向,是要把职业联赛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监管权与运营权分开,关键是厘清中国足协与中足联的职责定位,防止工作“越位”“缺位”。
中足联负责人透露,如今中国足协、中足联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分工。中国足协拥有职业联赛的所有权和监管权,将职业联赛管理政策制度制定权限授予中足联,不再参与职业联赛组织运营,主要通过对中足联制定的职业联赛管理重要政策制度进行备案审核、负责职业联赛纠纷解决等方式,实现对职业联赛的行业监管。
1月9日,江西足协代表万国庆(左一)在大会上发言。 当日,中国足球协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中足联拥有职业联赛的经营权、运营权和收益分配权,以会员形式加入中国足协,在中国足协授权下,负责组织和运营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职业联赛,包括负责制定职业联赛发展规划、拟定职业联赛规模和升降级制度、开展职业俱乐部注册和准入、职业球员注册和转会、纪律处罚等职业联赛有关工作。
其实,在职业联赛中,裁判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以及技术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样十分重要。根据中足联发言人的表态,“为保持裁判工作的独立性和公平性,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并在充分征求职业俱乐部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职业联赛的裁判员选派、评议和处罚等管理工作仍由中国足协负责”。
未雨绸缪,蝴蝶效应不容忽视
在笔者看来,中足联正式成立、职业联赛实现“管办分离”后的首届中超联赛,在首轮就上演巨大的判罚争议,既给未来裁判判罚尺度的统一敲响警钟,更对处于台前的中足联、幕后的中国足协给出提醒:职业联赛虽然实现了“管办分离”,但在裁判争议判罚的问题上,不能踢皮球“搞分离”,而是要形成合力、探索路径,甚至要为未来裁判委派的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谢晖赛后对争议判罚表达了个人看法
不管是蒋圣龙逃过疑似红牌后申花读秒绝杀,还是北京国安、云南玉昆遭遇严苛红牌,这样的争议判罚都引发了外界对中超联赛裁判执法能力、联赛公正性、比赛公平性的热议甚至质疑。眼下还只是第一轮联赛,单场比赛的争议不会引发更大的“舆情”,但如果“管办机构”都熟视无睹,任由类似争议判罚不断出现,极可能放大积分差距的偶然性,甚至早早埋下“中国足协保送某某队夺冠”的网络舆情隐患。
自国内足球职业联赛诞生以来,“黑哨”“官哨”“昏哨”一直备受抨击,中国足球裁判常常处在舆论风暴之中,背负种种骂名。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新一届的中国足协正在尝试新举措,2024赛季的中超联赛,以往“封闭”的内部裁判评议开始打破藩篱,允许俱乐部申诉、接受外界监督,公开过程和结果。新华社曾这么点评——“至少现在能看到,昔日讳莫如深的中国足球裁判界,正努力打开‘天窗’,让外面的光照进来。”
李海新作为裁判代表宣誓
2025赛季,中超联赛改由中足联来运营,但裁判委派和评议依旧由中国足协负责。这也意味着,今年开始躲在幕后的中国足协,依旧要为争议判罚承担责任。就中超首轮这两场比赛的争议判罚来看,不同裁判对于“鲁莽动作”与“故意伤人”的界定显然没有统一标准,中超部分裁判的业务能力以及权威性已遭网友的强烈质疑。
原本,裁判争议本身就是足球运动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主管部门不作为的理由。以中超第二轮为例,首轮同样遭遇争议判罚的申花、国安将联袂上演“京沪大战”,不出意外,这两支球队也是2025赛季中超联赛的夺冠热门队伍。
2025赛季中超联赛开幕式在上海体育场进行
如此备受瞩目的焦点大战,相关裁判的判罚自然充满压力,判罚不仅直接关乎球队利益,甚至还会早早对中超夺冠悬念造成致命影响。作为中国职业联赛的管、办两大机构,需要未雨绸缪,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尽量降低争议判罚出现的概率,避免“蝴蝶效应”的早早出现。
原标题:观察:中超首轮的争议判罚,再次把中国足协、中足联的微妙关系,摆上桌面?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海沙尔 图片来源:海沙尔
来源:作者: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