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在凌晨2点的车库掐灭第三支烟时,手机屏幕亮起妻子的消息:"女儿暑期竞赛班缴费截止到今早8点"。

他下意识摸向副驾驶座上的牛皮纸袋,里面装着裁员协议——15年工龄、47万年薪,最后换来的是一张"N+3"赔偿单。


车窗外的雨刮器机械地摆动,他突然想起上个月部门聚餐时,90后总监举着酒杯说:"公司需要更有活力的血液。

"那时所有人都笑着碰杯,没人注意到他杯中的啤酒泡沫正在无声破裂。


裁员第7天,张伟开始执行"完美失业者计划"。


早晨7点照旧拎着公文包出门,却在咖啡馆耗到晚高峰才回家。

中午用信用卡积分兑换的优惠券吃饭时,撞见前同事李婷——这位曾穿着Prada谈亿元项目的前外企高管,正堆着笑向路人推广"九京东外卖"。


"千万别让猎头知道你在找工作。"李婷压低声音,"他们现在专推降薪50%的岗位,美其名曰‘职业重启计划’"。

她的睫毛膏在眼角晕开,像道黑色的裂缝。
女儿学校突然通知"清北研学营"的消息,成为压垮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3.8万元的费用公示在家长群瞬间,张伟清晰感受到某种集体默契:第一个接龙的妈妈用了3分钟就转账成功,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当他颤抖着输入"孩子最近身体不适"准备退出时,妻子按住他的手:"退群的人,女儿会被分到后排座位。"


那晚他翻出尘封的体检报告,甘油三酯数值旁医生潦草批注"建议住院",却和房产证一起锁进抽屉最底层。
转机出现在某天深夜的急诊室。


隔壁床猝死的券商高管被推走时,身盖白布的手还保持着握手机的姿势。

张伟攥着急性胃炎诊断书,突然笑出声:住院押金刷爆了最后一张信用卡,却意外获得72小时喘息期。


在这里,他遇见开网约车的胃癌患者老周。"我这车救过3个吞安眠药的,2个想跳桥的。"

老周指着后视镜上摇晃的平安符,"乘客哭完下车,照样能笑着进公司打卡。"
45岁生日当天,张伟做了三件事:


1. 将学区房挂牌,搬进医院旁的老破小,用差价还请消费贷;


2. 在知识平台开设《大厂生存指南》专栏,把15年职场经验拆解成99节付费课;


3. 接管老周的网约车,在副驾粘贴"免费职业咨询,车费随意"的纸条。


第一个乘客是红着眼圈的投行女高管,她在听完某互联网大厂组织架构分析后,多付了200元车费:"比我的心理咨询便宜多了。"
某个送女儿高考的清晨,张伟在后视镜发现两根白发。

副驾上放着出版社合同——他的《职场逃生舱》刚冲上畅销榜,编辑正催他加印。


堵在考点前的长龙里,电台突然播放他录制的专栏:"中年不是下坡路,而是从标准轨道跳进旷野。"后座传来女儿的声音:"爸,这话真俗。"

但他从后视镜看见,女儿悄悄把这句话写进了作文草稿。


雨刮器再次摆动时,他按下接单键。新乘客的目的地,是机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