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上,谁是最煎熬的人?是沪队许昕。
许昕小心翼翼坐在刘国梁旁边,老刘表情凝重,许昕也不敢搭话,双方泾渭分明。
虽然网上坚持把许昕归类在“功勋教练吴敬平”的成绩单里,但许昕是铁骨铮铮的秦门,他每年都会祝秦老师生日快乐。
他就是秦志戬的门徒,他唯一的三大赛男单金牌,就是在秦志戬门下拿的。
许昕是半路出家的直板横打,吴敬平接手许昕后,对于他的打法,提出的高瞻远瞩修改创意:就是加推挡,把丢了六年的推挡加回来。
吴敬平的技术方针一以贯之:全横打根本没有奔头!全都要加推挡。
所以雅典奥运会前,自小就将“反手全横打”作为座右铭的王皓,也被指责“他那个球打什么打,没法打!”
于是,王皓也开始认命地练习推挡,练了两年。
多年以后,热爱网上冲浪的功勋教练吴敬平,看见法国的小勒布伦,言之凿凿:他的打法拥有巨大的缺陷,根本过不了国乒绝对主力!
许昕练了半年后,发现结合不了,吴敬平就放弃了。
沪队发力,从媒体到发言人吴敬平,都采用一种隐喻的手法,看似在抨击“国际乒联推出商业赛WTT,逼退新科奥运单打冠军樊振东”,其他都是暗潮涌动的植入“别指望一个发球结束比赛”,“当打之年”。
毕竟国乒队伍里不止一个奥运单打冠军,京队马龙不算数吗?但是“当打之年”这四个字就值得琢磨了。
结果对方尹霄披挂上阵,直接把他们隐晦了半天,得贺晓龙这种记者来做深入解读的东西,摆在明面上了:“你说中国乒乓球队裹挟资本逼退樊振东和陈梦,这不符合事实!颠倒黑白!”
毕竟吴敬平都已经讲到“挥霍我们老一辈创下的基业”,“男线严重断档”,这些东西是国际乒联或者WTT能够做到的“罪名”吗?
吴敬平煮了半天的茶,被青训掌门人尹霄一脚踹翻。男线今年升国旗的世青赛,包揽了所有的金牌,OK?
中国乒乓球队全员出动,男队主教练王皓、女队主教练马琳、江苏队主教练陈玘、广东队主教练张超,全都坚定站在了尹霄身边。
WTT的全名里有个“World”,它不止是商业赛,它是全世界的职业联赛;它的上级就是ITTF国际乒联。
至于节奏大师们喜欢不断复述的反驳“WTT挤压了乒超的生存空间”,其实中国一直有很多商业赛,乒超那是顶级俱乐部的联赛,还有甲A、甲B,问题是:你知道吗?门票很便宜,还经常请外协,你去看了吗?
许昕感叹:“以前比赛机会太少了,输了资格赛就得调整半年。但是现在的机会啊,我都有点嫉妒了。”
其实已退役的选手们没有表示过任何:“好惨哦!现在他们居然还要打WTT”同情,而是“为什么我没有生在这个到处有比赛打的好时候。”
以前曝光度不大、商业化不高的公开赛时期,许昕说那会儿去打个比赛压根没有心理波动,赢了也就赢了。
现在,竟然有这么多人看。你前进的每一步,都有人为你喝彩。
都羡慕网球的高工资,但郑钦文忙到连表彰大会都没空去。
乒乓球一直背负着“中国人自嗨”,现在WTT开始了自己的全球造星工程。用顶级球星的星光,带动乒乓球的推广。
国际乒联推广乒乓球,这需要中国的助力。同样的,中国需要推广这项全世界心知肚明就是我们为主要玩家的体育运动。
所以孙颖莎会说“WTT需要奥运冠军的加入。”
WTT固然有问题,毕竟乒乓球的商业化才刚起步,外协抱怨了这么久,一有替补外卡机会,赶紧冲了上来。
但是带出“乒乓球不该商业化,这会毁了国球”节奏,那你掀的桌子不是WTT,是中国乒乓球队。有的措辞,不是阴阳怪气,就可以遮掩过去。
人家真的会直接戳穿。
当然,刘国梁还是老江湖,注意到镜头了,最后主动伸手,和他交谈,双方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