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欧盟来说现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想要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不成不说,反而成了被美国对付的对象,欧盟现在不仅没有实现战略自主,就连内部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
慕尼黑安全会议结束后,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弗·霍伊斯根更是流下了情绪崩溃的眼泪,可以说西方联盟在特朗普上台后就已经瓦解,欧盟迎来了“至暗时刻”。
01 欧盟被美国当做收割对象
去年欧盟还和美国一起就中国电动车问题一起加征关税,然而到了今年局势就突然逆转,特朗普上台后的“美国优先”政策并不会考虑盟友的感受,将加征关税的对象变成了全世界,欧盟这个“美国盟友”自然也在范围内。
在钢材、铝被加征关税后,欧盟内部一片反对之声,扬言要对美国进行反制措施,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如果美国不停止这种行为的话,那么欧盟在接下来的关税清单将会更多。
在关税政策上,欧盟和美国就已经心生间隙,然而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对欧盟的背刺更加让他们无法接受,克里斯托弗·霍伊斯根更是留下了眼泪,欧盟所幻想西方联盟只是自己一厢情愿。
欧盟为了支援乌克兰,在这3年间可以说是勒紧了裤腰带,把能给的都给了,一副要支持乌军和俄军战斗到底的态势。然而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在乌克兰和欧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并就俄乌冲突的和平谈判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将在接下来围绕停战协议的达成进行谈判。
如今美俄间的谈判已经开始,然而乌克兰和欧盟却不能参与,一个是俄乌冲突的当事人,一个是俄乌冲突的背后支持者,在这种大事上却连上桌的权利都没有,显然特朗普是将乌克兰和欧盟当作了餐桌上的菜单,自己和俄罗斯才是享用这些菜单的人。
02 欧盟各国坐立不安
这种背刺已经引发了欧盟的恐慌,在这种不安地情绪下召开了慕尼黑安全会议,在这次的会议上往日里高高在上的西方政客们呈现出了放下幻想直面现实的态度,欧盟已经意识到了美国是在故意针对欧盟,是想要让其被迫接受美国的条件和诉求,
按照此前流传出的特朗普版和平方案,欧洲国家不仅是要负责乌克兰的战后重建,同时也要提供一些安全保障,从而来分担美国的压力。此外,欧洲国家还应该加强自身国防开支,避免让美国为这些国家的安全提供保障。
这种单方面的付出已经让欧盟产生了极大的内部矛盾,一方面欧盟实际上是俄乌冲突的坚定支持者,一直都想要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然而美国在停止对乌军援后,这些国家不得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维持对乌军援,并且在美国要求冲突停止的情况下,自己又是否能阻止停战协议的达成。
另一方面,美国要求欧洲提高自我防卫力量,如果说欧洲能够答应美国的这一要求的话,美欧之间的关系无疑会得到加强,但美国要求的欧洲提高自我防卫力量,和欧盟的自我防卫力量提高并不是一个意思。
美国想要的欧盟提高自我防卫力量,是要这些国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从美国这采购更多的武器装备;而欧盟的提高自我防卫力量,是一种欧盟战略自主,是防卫力量自主化的一种体现,是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的同时去采购更多的欧洲武器装备,逐渐摆脱对美国装备的力量。
03 欧洲战略自主走向分崩离析
在这点上,身为欧盟领军人的法德已经产生了分歧,作为欧盟战略自主最大推手的法国很早就想要欧洲发展独立防务能力,德国此前出于历史因素考虑一直都想要在欧洲和大西洋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因此在马克龙第一任期内德国并没有答应法国的要求。
然而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的地缘政治意识觉醒,德国迅速转变了立场推动欧洲加强防务,但这个防务却是大量采购美国的战机和导弹,为此遭到了法国的批评,法国想要的是防务自主是武器采购欧洲化,而不是这种美国化。
在防务上欧洲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特别是和俄罗斯接壤的国家由于有着巨大的安全压力,对所谓的欧盟防卫自主缺乏信心,因此更倾向于寻求美国的防卫保护,想要加强美国在本国范围内的军事存在,像瑞典和芬兰为了寻求美国的保护甚至放弃了中立地位申请加入北约,甚至说担心这种欧盟防务自主可能会影响到和美国的关系。
而摆在欧盟面前的另外一个问题则是防务自主的力不从心,无论是美国要求的防务自主还是法国的防务自主,都需要欧洲国家的国防开支翻一番甚至翻两番;但欧洲国家在乌克兰危机后经济发展就陷入了疲软期和衰退期,根本不可能实现国防开支翻一番的目标。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欧洲的安全问题核心依旧是北约,而北约又是以美国为主导,因此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在很多地方不得不听从美国的“意见”。
在军事装备上当前的欧洲对美国依赖程度也非常之高,不仅是F35、爱国者导弹这样的先进装备,就连很多欧洲自主生产制造的装备很多零件也来自美国,这就注定了欧盟难以实现真正的防务自主化。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更是俄乌冲突的一个关键变量,美国继续维持对乌军援这场冲突还能继续下去,一旦停止对乌军援,欧洲不可能承担的起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全部责任。
欧洲的战略自主借着乌克兰危机开始觉醒,但也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结束而失败,美国过去构建的西方联盟假象被特朗普一举戳破,欧盟俨然和乌克兰一样被端上了餐桌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