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走笔”专栏发表记者尹栋逊写的文章《尹栋逊:“泰”是个会意字》。

  春节假期出京,4口人3个行李箱外加3个背包,火车坐了5次,酒店住了3家,一路奔波,行程5000里,淋了金陵的雨,吹了浦东的风,看了他乡的月,见了故乡的人。

  旅程最后一天,既定目标达成,花光了预算,用完了体力,一场寒潮开始自北往南袭来,气温居然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突然很想回北京。于是改签了高铁票,钻进泰安站,等待正在迎风而来的复兴号。

  北风呼啸,泰山卧在原地,南来北往的人啊,返岗复工片刻不停,正像年前家人盼他们归乡团圆一样。

  进泰安站安检时,我回头看见安检门上计数5083,京沪高铁线上这座小站有4个这样的安检门,泰安站今日拥进的成千上万的旅客,都被站台“转”给了动车,沿京沪线南北穿行。动车飞驰,过客匆匆,只有一个检票口的泰安站仍有条不紊,生机勃勃,这是流动中国的春运缩影。

  高铁站,站站相似,又站站不同。进入泰安站候车,先映入眼帘的是4个红底黑墨榜书大字。检票口左右两边有副楷体对联“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再往外是对称的两个篆书条幅,右边“稳如泰山”,左边“国泰民安”。字字刚劲,仿佛要写尽泰山亿万年的屹立与阳刚,这与此前几天我在江阴适园看到的碑刻迥然不同。

  我以前没琢磨过“泰”字为什么这么写,今天在候车大厅有一个多小时空闲,端详着墙上半人高的篆书“泰”,我才发现这个字原本与水有关。特意查了查电子版《汉字源流字典》,印证我的猜想不错。

  字典上说,“泰”是个会意字。古“泰”字是由“大”(正面的人形)和水滴形组成,会人在洗浴之意。篆文繁化,第一形加上了表示双手、水的义符,代表用手撩水洗浴,隶变后写作“泰”;第二形隶变为“汏”,俗作“汰”。

  “泰”本义洗浴,引申指光滑,又逐步引申指通达舒畅、安适康宁、美好、宽裕、奢侈、大、程度高、《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泰山山名。“泰”与“汰”虽同源,发展至今,“汰”承袭了本义,“泰”继承了本义衍生出的美义。

  5000年来,华北大地历经兵燹,泰山稳固自若,昂首天外,出自汉代典籍的成语“稳如泰山”,用来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的状态,或者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泰安市依泰山而建,市名寓意“国泰民安”,西汉时在此设泰山郡。泰安之名始于金代,金在此设泰安军。

  稳如泰山,国泰民安,这八个字放在泰安站十分得体。新年奔赴工作岗位,能从泰安站出发,这是多好的兆头。也许有人觉得我牵强附会,我却要提醒,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泰”是个会意字,其中深意,值得人琢磨。这绝非一味静止的美好,而是动静等观的安适。这个字的本义与引申义的演变,启示人们,先淘汰掉不好,再逐渐迈向美好的境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